M国
M国的一月,寒流裹着雪粒横扫校园,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抖得厉害。
唐驰刚走出物理楼,就被几个熟络的面孔围住了。
“唐!刚才的实验演示太酷了!”物理系的女生安莉安抱着笔记本跑过来,睫毛上沾着雪粒,眼睛亮得像落了星星,“那个量子隧穿模拟,你是怎麽想到用动画演示的?”
旁边的男生亚伦也凑过来,手里举着两杯热拿铁:“刚在咖啡厅听教授夸你,说你那组的凝聚态数据比研究生做得还稳。喏,你的咖啡,加了双份奶。”
唐驰笑着接过咖啡,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冲两人扬了扬下巴:“谢了。动画是昨晚赶工做的,刚好想起安莉安上次推荐的建模软件。”
他说话时语气轻松,目光扫过围过来的几个人——有话剧社的漂亮学姐,总爱找他讨论舞台灯光的物理原理;有篮球队的队长,每次训练完都拉着他分析投篮角度的抛物线;还有同系的华裔女生,偶尔会给他带家乡口味的点心,说“看你总泡实验室,得吃点热乎的”。
“晚上希腊社团有派对,来不来?”戴伦撞了撞他的胳膊,“新认识了几个艺术系的朋友,说想请教你摄影构图里的光学问题。”
唐驰低头看了眼怀里的《费曼物理学讲义》,封面上还沾着片雪花:“不了,今晚得改实验报告。”
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可以把我的光学笔记借你们,里面标了几个关键公式,或许能用得上。”
安莉安立刻眼睛一亮:“太棒了!我就知道找你准没错!”
人群渐渐散开,唐驰抱着书往宿舍走,积雪在靴底发出咯吱的响。
路过图书馆时,看见门口的圣诞树还没拆,彩灯在雪地里映出斑斓的光。
回到宿舍,暖气扑面而来。
桌上堆着几个包装精致的信封——有女生送的手工饼干,有男生约他周末去滑雪的邀请函。
唐驰把书放在桌角,先拆开了饼干盒。黄油混着杏仁的香气漫出来,他捏起一块放进嘴里,酥松的口感在舌尖化开。
对面床铺的室友杰森正对着镜子打理头发,看见他回来,吹了声口哨:“又收到投喂?我们唐同学的人气快赶上学生会主席了。”
“不过是实验室的夥伴顺手带的。”唐驰笑了笑,把饼干盒往桌上推了推,“要吃自己拿。”
杰森叼着发胶瓶走过来,抓起两块饼干塞进嘴里:“下午的物理研讨课,教授让你上台讲薛定谔方程的应用案例,知道吗?”他突然压低声音,“艺术系的苏菲特意托我问的,说想提前占个前排座位。”
唐驰正翻着实验报告的手顿了顿,随即耸耸肩:“讲个案例而已,没什麽特别的。”他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实验数据,页边空白处画着简单的光路图——这是他的习惯,总爱用物理模型解构生活里的细节,比如咖啡杯里晃动的液面,或是窗外飘落的雪片轨迹。
下午的研讨课教室坐得满满当当。唐驰走上讲台时,听见底下传来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他定了定神,打开投影仪,屏幕上立刻跳出精心制作的PPT——第一页是只卡通猫蹲在盒子里,旁边标注着“薛定谔的猫:一个不严谨但有趣的比喻”。
“我们先从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切入。”他的声音清晰沉稳,目光扫过教室,“比如你在宿舍楼下等朋友,她可能五分钟後到,也可能十分钟後到,在你看到她之前,两种状态是叠加的……”
台下的笑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被他的讲解吸引。
苏菲坐在第一排,手里转着钢笔,目光落在他握着激光笔的手上——那只手骨节分明,指尖在投影仪上划出的光路图流畅又精准。
她忽然想起上周在摄影展上,唐驰帮她调整相机焦距时说的话:“焦距的本质是光的折射定律,就像我们看事物,距离不同,清晰度也不同。”
下课铃响时,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安莉安第一个冲上来,手里拿着笔记本:“唐,你刚才讲的‘观测者效应’太精彩了!我能不能借你的笔记看看?”紧接着,几个篮球队的男生挤过来,勾住他的肩膀:“晚上的派对必须来!我们都跟艺术系的女生保证了,让你现场指导构图。”
唐驰被簇拥着走出教室,走廊里遇见了教电磁学的教授。老教授拍着他的背,眼里带着赞许:“下周的物理竞赛,你代表我们系参加,没问题吧?”
“我会准备好的。”唐驰点头应下。他知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能和来自全美各地的物理系学生交流,甚至可能见到那位研究弦理论的诺贝尔奖得主。
傍晚的实验室格外安静。唐驰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波形图皱眉,总觉得某个数据有点偏差。亚伦端着两杯热可可走进来,把其中一杯放在他手边:“还在跟这个实验较劲?教授都说你的数据已经够完美了。”
“完美不存在于物理世界。”唐驰盯着屏幕,“就像绝对零度永远达不到,我们只能无限接近。”他忽然笑了,“这话是不是很像老教授的口头禅?”
亚伦在他身边坐下,翻着他的笔记本:“说真的,你为什麽对物理这麽执着?”
唐驰的目光落在窗外。雪还在下,路灯的光晕里浮动着无数雪粒,像被放大的分子运动轨迹。“大概是因为它有迹可循吧。”他说,“公式不会骗人,规律不会突然改变,你只要找对方法,就能得到答案。”
亚伦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想起什麽:“对了,周末有个户外冰雕展,艺术系的几个女生约我们一起去。苏菲特意问你去不去,说想让你从光学角度分析冰雕的折射效果。”
唐驰犹豫了一下。他原本想周末待在实验室,把竞赛的论文再完善一下,但冰雕展确实有点吸引力——那些晶莹剔透的冰雕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本质上就是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完美案例。
“去。”他做了决定,“不过得带上我的笔记本,说不定能记下点有趣的现象。”
周六的冰雕展热闹非凡。阳光透过冰雕的棱角,在雪地上投下斑斓的光斑。苏菲举着相机拍照,时不时喊唐驰过去:“你看这个角度,是不是符合你说的‘黄金分割’?”
唐驰站在她身边,看着冰雕折射出的光谱:“准确来说,是光的色散现象。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所以会分开成七色光。”他伸手在空中比划,“就像三棱镜,冰雕的棱角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苏菲听得入了迷,突然举起相机对准他:“别动,这个光影角度很好。”快门声响起,唐驰的身影被冰雕的蓝光笼罩,眼神专注地望着远处,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