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绯色仕途一知秋 > 第248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1页)

第248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1页)

见王劲松直皱眉头,顾局长笑了笑。

“劲松你先别着急啊?全市一盘棋可不是张市长的态度,而是省里的态度。

别管你多大企业,是不是在滨江地面上?还能不给市里面子?再说咱们建开发区,建配套企业是为这些大国企排忧解难,他们有啥不愿意的?”

而且这些年除了化公司,剩下那些老国企日子已经开始难过了,情况就跟兰城2号矿差不多,这些年血被抽差不多,到该花钱的时候没人管了,这时候他还装啥?你帮他赚钱他都得请你吃饭。”

顾局长头发都谢顶了,不笑不说话,一看就是个老油条。

“另外劲松你也别老盯着那些大国企,也看看咱们市属企业,目前市属企业黄了差不多一半,厂房设备啥的都闲置呢,这功夫救活一个是一个。

光花个买地的钱,就能把整个厂子改制,这不比征地盖新厂房省钱?如果你能救活一批市属企业,可就帮了政府大忙了。”

王劲松笑了笑没出声。

顾局长这么说当然有自己的小九九。

破产企业可都在工业局挂着,光答对那些下岗工人上访,工业局领导头都多大,要是能解决一部分工人的养老问题,工业局的压力锐减不说,还有了政绩。

可王劲松却不敢表态。

因为建开发区是要将一个行政区域单拿出来,不是单纯的企业改制。

为啥市里要在江南建高新开发区?

第一那一片儿住户少,除了工厂就是菜地,规划起来麻烦事少。

再就是也考虑了市属破产企业的善后问题。

目前市里拟划定的高新区域内,就有十七家破产企业,不过有两家已经卖给了万华。

这时候王劲松才感觉到了康万红的可怕之处。

万华买的两处厂房并不挨着,但地理位置却极好。

一个挨着松江,一个挨着滨江大街,周围几乎都是菜地,住户很少。

看来康万红早就看出了江南地效会快速增值,先在江南钉了两颗钉子。

你别看他买的时候便宜,可不管谁搞开发,想动他厂子的时候都得付出很大代价。

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滨江轻型车厂也在江南。

目前正是轻型车热销的时候,京城都满地黄色面的(面包出租车),轻型厂的车都供不应求。

这样就衍生出不少给轻型车配套的附属厂,如果都给归到开发区,这也是一块很大的产业。

市里的规划范围顾局长应该很清楚,他这么说,就是想让王劲松搞设计的时候多圈进去几家破产企业,往出甩包袱。

跟顾局长定好了时间,王劲松就回了名门酒店。

把情况跟二梅一说,二梅想了想。

“看来市里对开发区的规划已经有了构想,应该是侧重发展制造业,所以才把开发区设在了江南,而不是江北区,可能也想把工厂分散开,方便工人上班吧。

如果按照市里这个构思,就不能太依赖滨江化工,把重点放在其他领域。

这两天我也查了一些资料,乙醇项目在南方也是新引进的,而原料用的就是玉米,我准备把乙醇加工加到开发区的招商项目里,还有生物制药和地产。

不过市里的计划书急不得,最好等王市长他们回来,研究好了再定,这段时间我先弄兰城的申报材料。

对了我姐马上就能回来,而且还能把粤北两个开发区的资料拿回来,你高兴了吧?”

王劲松莫名其妙。

“有资料又能拿回来新电脑我当然高兴,你不希望你姐回来?”

二梅哼了一声:“明知故问,不理你了。”

吉舒八里屯,苏桂荣娘家外面的苞米楼子。

老周已经在这儿躲好几天了。

虽然还没下雪,可晚上气温也接近零度,蹲守这几天老黑可遭老罪了。

别说没车,就是有车也不能弄台车来盯梢,在大农村忽然停辆车立刻就得暴露。

小院内,屋里还没熄灯,隐约能听见孩子的哭闹声。

苏桂荣的伤已经好差不多了,不过孩子这两天又哭又闹的,她打算明天一早带孩子去矿区卫生院看看。

苏桂荣没啥积蓄,他爹妈身体不好,又得照顾孩子,她赚的钱都搭家里了。

可现在她想离开八里屯都难,因为派出所已经告诉她了,伤好以后得天天去村委会报到,这叫监外管制,至于啥时候管制结束得听市公安局的。

手里没钱,孩子又生病,苏桂荣感觉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