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
朱棣眉头紧皱。
“哪里不对?”姚广孝问道。
“这群淮西勋贵,他们只知道打仗,嚣张跋扈,能看穿这背后的凶险?”
不是朱棣对淮西勋贵有偏见,而是淮西勋贵的扛把子,徐达,李善长等去世后,能扛大旗的,竟是只有蓝玉这个匹夫。
淮西勋贵是骄兵悍将,现在蓝玉当道后,更胜一筹,可以说自己为表率,越发的变本加厉起来。
他们这群勋贵,有几个脑子灵活,看得清楚什么叫功高震主,什么叫朝不保夕吗?
“如果是以前的话,贫僧也会这么认为。”姚广孝道:“但这次不同,三皇孙突然站了出来。”
“那么一切就不一样了。”
朱老四摸着下巴,点了点头,道:“这倒也是。”
“三侄子跟勋贵们天然就亲近。”
姚广孝接话道:“这也就不存在王爷说的可能了。”
“三皇孙要争,蓝玉这群人就会跟上。”
“到时候,文武争储,陛下左右为难之际,有些言论就会再次喧嚣尘上,从头再议。”
朱老四眼睛一亮,道:“你是说……?”
“对。”
“文武争的越凶,陛下越不满意,越不高兴之下,他就会再次把目光转移到立太子的方向上。”
姚广孝露出欣慰之色,道:“好在今日,礼部有人站出来,把三皇孙砸在了黄子澄他们的脸上。”
“这一招,彻底挑破,他们是不接也得接了。”
朱老四的心情,顿时大好了不少。
完全可以预见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只要储君之位没有定下。
自己的那两个大侄子会争的有多么激烈了。
他们争的越是夸张,自己的机会就越大。
“和尚,俺有一事不解,詹徽与任亨泰是支持三侄子的?”
吏部官员抛出谁是嫡孙,礼部官员顺势就叫着要立三皇孙。
明眼人一瞧都觉得有猫腻。
“不见得。”
姚广孝道:“詹徽不会这么早就下场,任亨泰也不会这么傻。”
“只是……。”
他眼睛透着思索,道:“詹徽不会管不住自己手下的官吏,既然吏部有人说话,肯定是他暗中授意的。”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詹徽在反其道行之,他已经在表明一种态度了。”
朱棣惊疑的望着他,道:“他支持三侄子了?”
“这没道理啊,詹徽怎么可能……。”
“万一,明着是支持三皇孙,实际上是支持二皇孙的呢?”
姚广孝的话,让朱老四缓缓打出深深困惑的问号。
“这是什么意思?”
姚广孝突然念珠一停,眼神大亮,旋即感叹一声,道:“跟王爷这么一分析,贫僧突然想通了。”
“詹徽在伸手要价钱!”
朱老四稍稍一愣,很快反应过来,道:“你的意思,是詹徽在给黄子澄他们施压。”
“等着跟二侄子,黄子澄他们去谈条件,拉拢他?”
姚广孝道:“夺嫡,从龙,向来都是意味着有大机缘。”
“贫僧是这样,詹徽也一样。”
“大家都奔着那一场权力富贵去的。”
“谁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