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曜笑道:“这二人倒不足为虑,如今这个局势,他们若真的做些什么,就是往陛下和太子手里递把柄,又不是活的不耐烦了,他们不过是逞些口舌之争罢了。”
“储君新立,皇子们是该乖觉些。”林如海道,“照规矩,立了太子,皇子们也该封王了,看陛下的意思,却似乎没有这个打算。”
“陛下立储的圣旨一出,大皇子和二皇子面上便不大安乐,连贺礼都是随意应付的,皇后为此还将他们兄弟三人请到长秋宫,好言相劝了一番,可大皇子和二皇子并不领情,太子有心退让,他们却一心想让太子难堪,太子也不是泥捏的人,有脾气的很。”沈曜道,“大皇子和二皇子屡次仗着亲兄长的身份给他摆脸色,他对他们也就没有那么好声好气了。”
林如海道:“大皇子和二皇子痛失储位,气急败坏,私底下发泄怨气怒火也就是了,闹到外头来,可真是……面子不顾了,难道将来也不顾了吗?”
“倒也情有可原,若是别的皇子们,大皇子和二皇子还能少生些气,偏偏是自己的亲兄弟。”沈曜道,“且三位皇子里,太子最小,陛下绕过他的兄长们,选了他,那二位心里自然不服了。”
“是他们没本事,还能怪别人?”林如海不屑道,“不过世人向来都不爱反思自己的过错,总是先怪罪
别人,大皇子和二皇子也不例外。”
二人说着话,就见林管家进来,来回礼书已然唱完。
沈曜还有事要忙,今日又见不到黛玉,他并未在林家久留,拜别了林如海,便去答谢禁卫军和内务府中人去了。
宫里行走的,没有一个不知道皇帝对武安侯有多疼宠的,他们自然不敢应承,口中只一个劲儿的恭喜他。
沈曜知道他们不好在宫外多待,还要去向皇帝复命,将早准备好的银子包好交给管事的,便不再啰嗦。
下聘之后就是黛玉的生辰,沈曜借着这个机会,除了往林家送了几箱子生日贺礼外,人还亲自去了林家,说是给黛玉作生日。
林如海自是知道他的打算,索性黛玉本也没打算大办,只想着请几个姐妹过来,看戏玩乐一番就是了,因着二月十二日沈曜要来,黛玉只好将请小姐妹的日子往后推了一日。
黛玉没好气的道:“早就下了帖子的,你偏要来,害得我还要一个个的再写信过去,明日她们不知道要怎么笑话我呢!”
沈曜陪笑道:“都是我的错,姐姐明日请徐姑娘给姐姐说几句话,她嘴皮子最利索了,我替姐姐给徐姑娘备谢礼。”
“用不着你!”黛玉哼道,“妙妙自然是向着我的。”
即使即将和黛玉成亲了,听黛玉亲密的提起徐妙妙,沈曜还是有种想撇嘴的冲动,这位徐姑娘从第一次见面起就同他抢姐姐,偏偏黛玉还很喜
欢这个小姐妹,沈曜就更怄了。虽然黛玉有个玩的好的姐妹是件好事,但也不妨碍沈曜心里泛酸。
未免自己在黛玉跟前忍不住酸气,沈曜只好转移话题说起别的来:“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搬回府那日,姐姐和舅舅还去了贾家。”
“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便没特地说给你。”黛玉道,“是薛家姑娘和宝二爷成亲的日子。”
“贾家的喜事倒是多,他们家里的二姑娘年前才成了亲了,紧赶着年后又有一桩喜事。”说到这里,沈曜话音一转,“不过,于贾家是喜事,于贤德妃,却不是了。”
“怎么?”黛玉好奇道,宫闱之事传不到外头来,她是不知道缘由的。
沈曜道:“陛下训斥了贤德妃娘娘,恍惚是因为二姑娘的亲事不大光彩……倒不是二姑娘不好,是她父亲的缘故。”
“大舅舅?”黛玉蹙了蹙眉,在贾家住着时,她也闻得些风言风语,贾家的这位大老爷行事颇为放荡。
“不只是二姑娘,贾家的三姑娘亲事也定下了。”沈曜又道,“她要到北静王府做侧妃。”
黛玉一惊:“这……我倒不知道这个,她……王府虽高贵,可是侧妃……”
以贾探春的身份,嫁到旁的官宦人家,都是做正室夫人的,王府再好,终究是个妾室。
沈曜道:“贾家江河日下,他们自己家里大约也察觉到了,他们能交际到的人家,能攀一攀的,也就是北静王
府了,旁的那些人家,倒不如北静王府待贾家更亲近些。”
黛玉摇头道:“一家子男人无所事事,倒要姑娘家撑起来,实在是荒谬。”
沈曜却对贾家这一步不报希望:“只怕是黄粱一梦,撑不起来。”
黛玉叹道:“此次去见外祖母,她虽然面上带笑,但瞧着却不如从前有精气神了。”
沈曜道:“老太太年纪大,阅历足,比其他人更能看清贾家的形势,只是……老太太毕竟年纪大了,她管不住贾家的子孙了。”
贾家的事他们再说别的也改变不了现状,黛玉本不是记仇的人,这两年她日子过得顺心,从前在贾家受的那些委屈便越来越不在意了,要说再和贾家亲近是不可能的,但她总归惦记着那是她娘的娘家,史太君更是她娘的亲娘,黛玉推己及人,她是不忍心看到自己的亲娘如此的。当然,她娘也做不出史太君那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