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未眠的星轨
九月的风带着净楠区特有的潮湿,漫过澄明高中的红砖围墙时,宁昭正站在高一(7)班的走廊里,把刚发的物理周测试卷按学号排好。试卷边缘的毛边蹭得指尖发痒,像去年秋天在禾栖实验学校的物理实验室里,沈竣舟递给她的那张猎户座星图——糙糙的,带着油墨味,却被她夹在课本里,直到书页都染上了淡淡的纸痕。
“宁昭,这道题你听懂了吗?”後排的男生探过头来,手里的试卷折了三道褶,最後一道大题的空白处画着个歪歪扭扭的问号,“老师说这是去年禾栖实验学校的竞赛题,超难。”
她接过试卷,笔尖在受力分析图上停顿了半秒。题目确实是沈竣舟曾经讲过的类型,他当时用三种颜色的笔在草稿纸上画辅助线,说“红色是重力,蓝色是支持力,黑色是你最容易漏掉的摩擦力”。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落在试卷上,把那些印刷体的公式照得半明半暗,她忽然想起他讲题时的样子,睫毛在草稿纸上投下细碎的阴影,像被风吹动的星子。
“这里,”她用指尖点了点试卷上的斜面,“要先确定坐标系,不然容易算错角度。”男生道谢的声音漫不经心,她却盯着那道题看了很久,直到上课铃响才把试卷还回去。走廊的公告栏里贴着澄明高中的作息表,红色的“晚自习至22:00”像道醒目的分割线,把她的时间切割成无数个被公式填满的碎片——而四十二公里外的禾栖实验学校,高二(1)班的作息表应该也差不多,只是不知道沈竣舟的草稿纸上,是否还会画着那些五颜六色的辅助线。
沈竣舟在禾栖实验学校高二(1)班的竞赛班教室里整理错题本时,窗外的香樟树落下第一片黄叶。本子的第三十七页记着道浮力题,旁边用红笔写着“宁昭易错点”,下面画了个小小的波浪线——去年在物理实验室,她把这道题算错了四次,最後急得把笔摔在桌上,说“我永远搞不懂为什麽木头会浮在水上”。
“沈竣舟,省赛的模拟卷发了,”同桌抱着一摞试卷走进来,纸页翻动时发出哗哗的响声,“最後两道大题是澄明高中的老师出的,据说他们那边有个高一女生,解这两道题只用了半小时。”
他接过试卷的手指顿了顿。最後一道题涉及天体运动的轨道计算,正是他初中时给宁昭讲过的类型,当时她在草稿纸上画了个夸张的太阳,说“这样就能记住引力方向了”。笔尖划过试卷上的椭圆轨道,忽然觉得那道题的参数设置有些眼熟,像极了他当年在星图上标注的猎户座运行轨迹。
“挺快的。”他低下头刷题,声音压得很低。竞赛班的窗户正对着操场,去年这个时候,宁昭总在放学後站在跑道边等他,校服裙被风吹得鼓鼓的,手里捏着瓶冰镇可乐——後来他才知道,她其实不爱喝可乐,只是记得他说过“冰镇可乐能让大脑转得更快”。
晚自习的铃声响起时,他才发现草稿纸上多了个小小的太阳图案,和记忆里宁昭画的一模一样。墨迹未干,像颗刚刚熄灭的星,在密密麻麻的公式里,显得格外突兀。
宁昭在澄明高中的图书馆查资料时,管理员递过来一本旧版的《天文观测手册》。书脊上贴着禾栖实验学校的标签,扉页上有行褪色的字迹:“参宿四的亮度变化周期约为420天”,旁边画着个小小的箭头,指向书页里的猎户座插图——那是沈竣舟的笔迹,她认得,他写“4”的时候总爱带个小尾巴,像只蜷缩的小猫。
她抱着书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书页上,把那些手写的注释照得清晰可见。其中一页的空白处,有个用铅笔描的小脚印,是她当年不小心踩脏的,後来沈竣舟在旁边画了只小狗,说“就当是它踩的”。图书馆的时钟敲了七下,提醒闭馆的音乐轻轻响起,她才发现自己对着那行字迹看了整整一个小时,书页上的参宿四仿佛在眨眼睛,像在问她“为什麽不继续看下去”。
“同学,要关门了。”管理员的声音把她拽回现实。她把书放回书架时,发现书的夹层里夹着张泛黄的便利贴,上面写着“澄明高中的天文社下周有观测活动”,日期是去年的九月——原来他早就知道她会来这里,却始终没说过一句话。
走出图书馆时,澄明高中的路灯已经亮了,蓝白校服的学生三三两两地往宿舍走,讨论着刚结束的月考。宁昭摸了摸口袋里的便利贴,指尖能感受到纸页的粗糙,像四十二公里外那个没说出口的约定,明明存在过,却再也无法触碰。
沈竣舟在禾栖实验学校的天文台调试望远镜时,发现了个熟悉的镜头盖。黑色的塑料盖上刻着个小小的“Z”,是他初中时的标记,旁边还有个歪歪扭扭的“N”,是宁昭後来加上去的,当时她笑着说“这样就不会跟别人的弄混了”。
“这不是你的旧镜头盖吗?”天文社的学弟凑过来看,“上次整理器材时在角落发现的,上面还有点口红印呢。”
他的指尖抚过那个“N”字,塑料表面已经被磨得光滑。初三那年的天文观测活动,宁昭不小心把口红蹭在了镜头盖上,急得差点哭出来,他却笑着说“这样更好认了”。那天晚上的星空格外清澈,她指着猎户座问“哪颗是参宿四”,他握着她的手指向那颗最亮的星,说“等你上了高中,我们还能一起看”。
望远镜的视野里,参宿四正在缓缓移动,像颗被风吹动的萤火。他想起蔡醒夏说的,宁昭加入了澄明高中的天文社,“上周观测活动时,她对着猎户座看了整整半小时,望远镜都没动过”。此刻四十二公里外的澄明天文台,她大概也在看着同一颗星,只是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那个关于参宿四的约定。
调试完望远镜,他把镜头盖塞进背包。背包里的竞赛笔记露出一角,第三十七页的浮力题旁边,那个小小的波浪线被红笔描了又描,像道永远无法抹平的褶皱。
期中考试结束後,宁昭在澄明高中的红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高一(7)班的宁昭,物理单科年级第一,红色的粉笔字在阳光下有些刺眼。林昼声拍着她的肩膀笑:“厉害啊,这下深澜科技大学的天文系稳了!”
她笑了笑,目光却越过红榜,望向高新区的方向。四十二公里外的禾栖实验学校,红榜上应该也有沈竣舟的名字,作为高二(1)班的物理竞赛种子选手,他的名字大概会在最顶端,像颗永远耀眼的星。
放学回家的路上,林昼声的爸爸开车路过市图书馆,她忽然说:“停一下,我去还本书。”图书馆的旧书区里,那本《天文观测手册》还在原来的位置,她把便利贴夹回书页里,在旁边补了行小字:“参宿四的亮度变亮了。”
走出图书馆时,天空飘起了小雨。雨滴落在眼镜片上,把远处的高楼晕成一片模糊的影子。她想起去年下雨天,沈竣舟把伞往她这边倾斜,自己半边肩膀都湿透了,说“我火力壮,不怕淋”。现在她的书包里也放着一把伞,蓝色的,和他当年那把一模一样,只是再也没机会,为谁倾斜伞柄。
沈竣舟在物理省赛的考场外候场时,听见两个澄明高中的女生在讨论。其中一个说:“我们班的宁昭太厉害了,天文社的观测报告被深澜科技大学的教授表扬了,说她对参宿四的分析比大二学生还专业。”
他握着准考证的手指紧了紧。考场外的电子屏上滚动着考生名单,禾栖实验学校高二(1)班的沈竣舟,编号073,旁边是他的照片,穿着灰色校服,表情严肃得像在参加什麽神圣的仪式。他想起初三那年的物理竞赛,宁昭在考场外给他塞了颗橘子糖,说“祝你拿第一”,那颗糖的糖纸现在还夹在他的竞赛笔记里,亮晶晶的,像颗没被遗忘的星。
“听说她报了深澜科技大学的冬令营,”另一个女生的声音飘过来,“跟我们学校的竞赛营时间冲突,真可惜。”
沈竣舟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的竞赛笔记里夹着张冬令营的报名表,填了一半,收件人地址写的是澄明高中高一(7)班,却始终没寄出去。雨不知什麽时候停了,阳光穿过云层落在考场的玻璃上,反射出刺眼的光,他忽然觉得,有些轨道从一开始就注定平行,就像参宿四和地球,隔着无数光年的距离,只能遥遥相望。
十二月的第一场雪落下时,宁昭在澄明高中的天文社整理观测数据。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参宿四的亮度曲线,峰值比去年高了0。3个星等,像个小小的惊叹号。她想起沈竣舟说过的,恒星的亮度变化就像人的心情,总有起起落落,却始终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
“宁昭,这是深澜科技大学寄来的冬令营录取通知书。”社长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个厚厚的信封,“据说禾栖实验学校有个叫沈竣舟的也被录取了,物理竞赛全省第一,厉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