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武术交流,会是什麽样?
汽车在城市的街道里穿梭,她不停地猜想,他们会在哪个路口停下,会走进哪家武馆道场。
可惜,车从一路南进,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晃得她眼睛疼。汽车穿过牌坊,仿佛突破某种结界一般,青砖黛瓦,飞檐画栋,时光仿若瞬间倒回五百年。
车停靠在方方正正的池塘边上,池塘四周的民宅大门高高挂着各式牌匾,正北方向祠堂轩昂富丽,堂前石碑林历经风雨,承载着先祖功名。
有人等在路边,热情打招呼,跟冷砜的关系好像不仅是朋友那麽简单。简短的介绍中,郭蓉努力记住他们的称呼,个高的是李三师兄,体壮些的是李五师兄,皮肤黝黑的是邬六师兄。
这是武术世家吗?
师兄们见着她好像有些兴奋,冷砜说是她因仰慕李家武学而来,他们就更高兴了,大笑着带着他们往祠堂旁的高门大院走。
刚迈过正门门槛,就见庭院有两人持长枪正练功,三人站在木人桩面前耍拳摊手。
他们停住脚步,似是要给她科普一般,细细点评,还上手示范长枪如何气贯如虹,咏春拳如何攻守兼备,冷砜受教一般感叹连连。
的确,是武术世家,跟院门外浓厚的书香气息完全不同。冷砜後来解释,国家救亡图存的年代,李氏族人纷纷弃文从戎,此乃烈士先人之遗风。
天空阴沉压抑,渐渐飘起蒙蒙细雨。
三师兄大封大劈,把少林枪法耍得出神入化,冷砜步活身灵,将峨眉枪法舞得优雅飘逸。
雨突然大了,似泼,似倒。
他们迅速转战室内练功房,越来越复杂的招法,越来越专业的词汇,她看得眼花缭乱,听得云里雾里,冷砜却笑得恣意张扬。
郭蓉上次见他如此畅快是什麽时候,已经想不起来了。她看着眼前的一群人,忽然觉得有些落寞。
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响起:“各位师兄怕不是以为,女孩子对武术感兴趣就是想成为武林高手。”
大家闻声齐齐回头,李诗情格格偷笑。想不到阴差阳错地这麽快就赴了她当时的邀约。
她一语惊醒梦中人,大家不太好意思地看着郭蓉,李诗情连忙说道:“冷师弟,你要不带着姐姐看看岭南建筑,赏赏春雨春景。”
冷砜:“雨太大。”顺着手指的方向往窗外看去,只见和风细雨,天空也亮了。
意外的好像不只冷砜一人。
李诗情递给他一把伞,一个水壶:“这时候最适合雨中漫步,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师兄们连连点头。
六师兄想跟上去尽地主宜,被李诗情拦住:“一起长大的不一定是姐弟,也可能是青梅和竹马。”
师兄们呵呵笑,六师兄很受伤。
青石板路历经沧桑,有些凹凸不平,春雨轻声落地,抚平创伤,看着倒是平整无瑕了。
冷砜撑着伞,轻勾起手臂:“这样,行吗?”
她颔首,拿出手帕擦了擦冷砜的额头,自然挽住他的小臂,踩进湿漉漉的世界。
池塘生春草,鱼虾漫嬉戏。
郭蓉问起他与李家的缘故,他只低头,带着她慢慢在石碑林里转悠。她很享受此时的安静,一目十行,将每块石碑的文字记在心里。
冷砜停在西边靠中间的位置。
矗立在眼前的功名碑没有什麽特别,一样的乌龟托底,一样的刻字描红。
冷砜面上含笑,不说话。她仔细研究碑文,朝代年号,人名,科举等级成绩。
是嘉靖二十六年。
这样特殊的年份竟然就刻在如此朴实的石碑上,郭蓉看向冷砜,他淡淡说道:“这年丁末科进士录取三百人,史书留名者就有七十多位。”
“是三百零一人,”郭蓉目光印在石碑上,“你对谁印象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