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楚少渊决定的事,除了太後和贵妃娘娘,谁都劝不动。
朝臣们听闻太後都点了头,自知无法劝解陛下,这一日的早朝便在沉闷中结束了。
待回到乾元宫,楚少渊叫来娄渡洲吩咐几句,便去了慈宁宫。
太後知道他近来很忙,以为都不会过来,没想到刚下了朝就瞧见他,不由有些惊奇:“皇儿怎麽来了?可是有事?”
楚少渊点点头,坐下连喝两杯热茶,才开口:“早先朕已经同母後说过,想年後便御驾亲征,母後也同意了。”
太後道:“我知你一定会平安归来,所以并不会阻拦你。”
“母後最是了解朕,也一向都很支持朕,但朕也不能就这样离京,一点安排都不留下,今日朕就跟母後托底,还望母後不要见怪。”
楚少渊这麽说着,都不太敢去看太後的眼睛。
太後叹了口气:“你说吧,我还能怪你不成?”
这些话这些事楚少渊早就安排好,于是便道:“朕膝下无儿无女,若真出事,国中一定会乱,是以朕便提前写好遗诏,还望母後留置。”
遗诏这东西听起来分外不吉利,太後盯着楚少渊看,楚少渊却也不知要如何去安慰母後。
“你这孩子,从小就主意正。”太後又叹了口气。
楚少渊知道太後这是同意了,心中分外愧疚,忙道:“母後放心,这不过是以防万一的手段罢了,对罗孚一战早有准备,朕也不用亲赴战场,母後毋须担忧。”
太後没说话,继续看着他。
楚少渊正色道:“谨郡王的三子上月刚得了个儿子,听闻很是健壮,如今过了满月,也算养住了。若真有那麽一天,便立他为继帝,记名于贵妃名下。介时封贵妃为太後,母後为太皇太後,共同临朝辅政,待他大婚之後,再还政给他。”
太後心中一惊,确实没想到他竟安排如此周全。
“皇儿,你就非要走这一趟?”
边关有沈家军,有大梁十数万精兵良将,有高大结实的平沙关,还有团结一心的溧水百姓,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楚少渊亲赴战场。
作为他的母亲,她实在不愿意他以身涉险,去边关经这一遭苦寒。
作为大梁的太後,她也不想让他这个皇帝离京,空留国事。
楚少渊知道她如何想,上次他的态度不那麽坚决,太後便也没有反驳,今次他连遗诏都拿出来,太後这才问了一句。
他看太後如此担忧,不由道:“母後,朕是皇帝,虽要以大局为重,要把自身安危视为朝廷大事,可朕也不能做个缩头乌龟,任由将士们边关浴血,而朕自己高坐朝堂,安安稳稳。”
“沈家死了那麽多将军,边关又战死那麽多士兵,若朕这一次还不走一趟,恐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再一个,有朕在,将士们的精气神就能更足一些,说不定会提前结束战争。”
能早一天结束,就早一天太平。
楚少渊如今所愿,不过天下太平,不过阖家团圆。
他没跟太後说净尘法师的推算,只简单这麽几句,太後就动摇了。
“前朝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言,前朝定都于此,不过为了抵御克林部。时至今日,克林部已成了大梁安永省,而永远不知满足的边关异族,还在荒漠上虎视眈眈。”
太後熟读史书,对这些最是明白不过,说到这里,便也松了口。
“你既要去,就去吧,母後等你凯旋而归。”
楚少渊灿然而笑,他起身抱住太後的肩膀,难得同她亲昵一回:“多谢母後。”
太後翻开他带来的遗诏,仔细看了一遍,问他:“轻窈可知道?”
楚少渊顿了顿,摇了摇头:“这份遗诏一共书三份,母後这里一份,谢首辅一份,剩下一份在太庙,由端敬郡王看管。”
端敬郡王掌管宗人府,早年先帝故去时便是他出面取出先帝遗诏,如今楚少渊的遗诏又交到他的手中。
太後道:“真的不叫她知道?”
楚少渊淡淡笑笑:“朕会好好回来的,这不过以防万一,就不叫她跟着着急上火了。”
太後白他一眼:“你啊,就会气我。”
母子俩把话说开,楚少渊便又说了些朝中事,末了跟她道:“朕大约二月初离京,介时轻窈会搬到乾元宫,有什麽急事也能尽快操办。”
“她很聪慧,这些时候也在同朕学,到时候应当不会麻烦母後太多事,”楚少渊说着,又道,“不过她到底没经验,若她哪里办的不好,母後一定要多提点。”
太後点点头:“这一趟,大约要多久?”
楚少渊眸色一深,低声道:“快则三月,慢要半年,朕不会拖得太久。”
太後深深叹了口气,没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