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带着满身潮气,逃命似的躲进了与临时组员约定汇合的茶馆里。
“小何,快来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一位裹得严严实实丶三十五岁上下的短发女人从椅子上站起,吩咐服务员把温在炉上的热茶端上来。
她没搭理谈嘉山,反而主动与何应悟握手:“我是海外事业部的评审组组长,杨钰。咱们昨天电话聊过。”
当前,《四方来食》的采编餐厅范围仅限于国内;但随着英文版在海外的畅销丶境外读者的呼吁声渐高,主编在去年年底便组建了海外事业部,为日後创刊作准备。
杨钰在加入杂志社前,曾供职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
作为神秘访客,她常年奔走于对全球最大的几家酒店管理品牌之间,进行严苛BSA审计。
冲着餐饮评审噱头入行的美食爱好者杨钰干了整整十年,实在是受够了在用餐之馀,还得变态洁癖似的去揪人家的卫生死角的工作内容——只为拟出一份以挑刺为主题的访客报告。
因此,当《四方来食》海外版评审部部长的offer送达邮箱时,她果断选择了跳槽。
可海外版创刊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筹备好的。
提交创刊选题丶申报刊物书号丶编辑部组建丶经费及流水印证丶匿名评审程序考察……每项程序都不输国内的繁琐。
为了不叫海外组的评审员们闲在本部长毛,荒废专业技能,杨钰干脆向主编打了申请,把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海外组的档案全丢进了任务库里。
而谈嘉山作为评审员中学里积分最高的一棵无固定组员的独苗,七八成会分去与资深评审员合作——比如活跃到恨不得全年无休的杨钰。
但因为性格实在是南辕北辙,两人越是熟悉,便越相看两生厌。
杨钰烦透了他那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的死装性格;而谈嘉山每次碰上泼辣凶悍的杨钰,也总讨不到好,多以被对方怼得难得脸色铁青收场。
今天也不例外,但她对何应悟倒是挺热络。
“谈老师你也坐。”
何应悟不敢怠慢了在门口冒冷气的谈嘉山,和杨姐打了招呼以後,立马眼巴巴地凑到杵在门口面无表情的谈嘉山面前。
挂外套丶倒茶丶递擦手毛巾,一条龙服务伺候得滴水不漏。
一旁边的杨钰眼热之馀又有点儿恨铁不成钢:“小何,姓谈的自己有手有脚,你至于这麽操心他?”
谈嘉山一个眼刀飞过去,冷笑着反击:“我们家小鸟愿意,你管得着吗?”
明明昨天还因为报告有错别字,被这人指着鼻子骂傻鸟呢……
无意介入骂战的何应悟,夹下几个在烤炉上烫出辛辣味的橘子,默默剥皮。
烤过的橘子有些烫,但比起新鲜的要更好去皮摘络。
趁着两人干仗的功夫,何应悟在谈嘉山和杨钰各自面前的碟子里叠了一小摞橘子肉,试图拿食物堵了他们的嘴,以达到曲线劝架的效果。
杨钰老早就听说谈嘉山捡了个天资卓越的小孩回来。
作为《四方来食》创刊以来招揽的最年轻的评审员,尽管履历不匹配丶专业不对口,何应悟却还是凭着一股子拗劲,以评审员转正考试场均前三的高分和几乎挑不出错处的详实报告,硬生生拿到了淘汰率极高的转正机会。
虽然也有给谈嘉山上眼药的成分在,但杨钰是真挺喜欢何应悟这小孩儿:“人长得伶俐,做事还这麽贴心。”
杨钰顾不上搭理眼睛不是眼睛丶鼻子不是鼻子的谈嘉山,边掰橘子边挖墙脚:“小何跳槽来我们海外筹开组吧,姐带你吃香喝辣!省得在这事儿精手底下受气。”
何应悟暗暗叫苦,第一反应就是扭头去看身边的谈嘉山。见对方的黑脸上居然还挂着丝紧张,他不由得有些惊讶。
他委婉拒绝道:“谢谢杨姐擡爱,不过我暂时没有去海外的打算。”
虽然谈嘉山老早说过,他并不在意别人对自己负面评价,但何应悟还是没忍住替对方辩解:“我跟着谈老师也学到了很多,他人很好的,不是你说的那样子。”
被护短得身心舒畅的谈嘉山,暗爽地朝死对头举杯。
但得意归得意,谈嘉山也知道海外版的机会来之不易,建议中肯:“海外版确实更能增长见识,积分系数高丶晋升机会也多,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担心当场被逐出师门的何应悟连连摇头,就差把脑袋摇出残影了。
这完全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谈恋爱也没有这麽腻歪的。
本来天就冷,杨钰更是被这对师有情徒有意的场景膈应得恶寒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