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初扬了扬手里的书:“谢了。”
林之遇回到家,坐在窗边的懒人沙发上,翻开了那本《恋爱的正确答案》。刚翻两页,又突然想起了什麽,起身去拿了一支笔一个本,边看边摘抄。
【两个人相爱的前提条件是什麽?颜值?性格相合?不,两个人相爱的前提条件是“相遇”。】
【假设人一生遇到2920万人,全球人口按72亿计,相遇概率为0。004%;假设一个人一生约认识3000人,相识概率为0。0000004%;在认识的1500名异性中,假设会爱上其中10人(概率0。7%);双向选择条件下,两人相爱的概率0。7%×0。7%=0。000049%。】
【怎麽才能和命中注定的那个人相遇丶相知丶相恋,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一个什麽样的人,然後在脑海中构建蓝图,设想他会去的地方,然後亲自前往那里,和TA相遇。】
林之遇看得眉头紧锁,她感觉这些内容过于书面化,很难运用到实际中。于是又往後面翻看了几页,这一页讲得是各种不同人格恋爱会擦出怎麽样的火花,其中一个是:回避型依恋人格。
【回避型依恋人格,具体表现为对亲密关系保持距离丶害怕过度依赖他人丶独立性强以及逃避压力,通常表现为越是喜欢一个人,越是要远离对方,最终表现行为就是我不值得被爱——这种人格的形成源于婴儿期爱的缺失。】
好像一座孤岛。
林之遇这麽想着。
她不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甚至,她之前看到时就对号入座,觉得自己就是这种人格。
“喜欢”无法直接表达丶有点压力就会逃走,最後被冠以“你根本不爱我”後也无法辩驳。
【回避型依恋人格,最终会发展成两种模式:不想谈恋爱,和花花公子。】
林之遇觉得,她就是前者。
【如果你的恋人是回避型依恋人格,需要修复TA的自我防御机制。除了给予对方安全感,还需要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健康的情感关系,是需要彼此鼓励和信任的。】
林之遇叹了一口气,这里面讲到了如何和回避型依恋人格相处,却没有教回避型依恋人格如何自愈。
林之遇看着手里密密麻麻的笔记,合上了书。
爱情果然很难吗?她觉得这些知识根本不进脑子,对爱情也越发缺乏信心了。
正在这时,林之遇的手机提示音响了,推送消息提示她《爷爷葬礼後的第一年》线上观影券已经发到了她的账户,她决定休息一会,放下手中的书,打开了投影仪。
这部电影不算长,只有1小时。林之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开,没想到直接就看进去了。
电影讲的是爷爷葬礼後的第一年,奶奶就另外和人结婚了。孙子孙女都表示不理解,曾经爷爷奶奶那麽伉俪情深,相濡以沫的度过了一辈子,而奶奶却在爷爷去世後不到一年,就嫁了人。
奶奶的新恋人是一个和爷爷完全不同的人,两个人是在公园里认识的。孙子孙女们去寻找爷爷在去世前,奶奶就已经和他搞在一起的“证据”,也去调查过对方和奶奶在一起是不是图奶奶的钱,最终他们什麽“证明两个人不是真心”的证据都没有找到。
电影结尾处,孙子孙女们哭着质问奶奶,难道把爷爷忘了吗?
奶奶说,爷爷去世前的最後一句话是:“淑芬啊,请带着我的祝福,继续寻找你自己想要的幸福吧。”
影片在这里戛然而止。
弹幕的争议很大,有人说心疼奶奶的新恋人丶只是替身,也有人说奶奶的爱配不上爷爷的。
但最後那句台词,给了林之遇很大的震撼。
爱,就是爱。
希望我离开後,你还有爱别人的能力,是爱。
带着你的祝福,接纳他人的追求,是爱。
能一生一世一双人走一辈子的,是爱。
轰轰烈烈相爱一场从此只是陌路的,也是爱。
爱是多元的丶是自由生长的丶是片刻珍贵就值得奔赴的丶是只在当下不用管过去和未来的。
爱是没有正确答案的。
林之遇把那本《恋爱的正确答案》放回书架。
这本书,她不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