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服法:附子先煎o分钟去麻味,余药常规煎服,日剂,分次温服;
调护:忌生冷饮食,注意肩颈保暖,配合局部艾灸(肩井、脾俞、肾俞)增强疗效。
此方案紧扣“阳虚-痰凝-血瘀”病机,融温阳、补气、化痰、活血于一体,兼顾哺乳期气血特点,药性平和而效专力宏。
初诊
主诉:肩背冷凉伴鼻流清涕半年,现皮下脂肪瘤及副乳年,哺乳期月。
现病史:患者岁,育有三胎,最小婴儿月龄,纯母乳喂养。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肩背冷凉,需裹厚毯方舒,鼻腔自觉冒凉气,清涕量多、质稀如水,无鼻塞头痛,否认感冒史。双上肢内侧、上臂多皮下肿物,如枣核大小,推之可动,无压痛;双侧腋下副乳明显,经前胀痛。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弱。
中医诊断:鼻鼽(肺气虚寒证);痰核(痰湿凝聚证);乳癖(肝郁痰凝证)。
辩证:脾肺气虚,寒饮伏肺,痰瘀互结。
治法:温肺化饮,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处方,剂,日剂,附子先煎。
制附子og(先煎)肉桂g干姜g炒白术g茯苓og
黄芪og党参g陈皮g法半夏g制天南星g
川芎g丹参g桂枝g防风g当归g
白芍g熟地og杜仲g桑寄生g炙甘草g
生姜片大枣枚
医嘱:附子先煎o分钟,药液分次温服,服药后观察婴儿有无烦躁;避风寒,肩背部热敷;清淡饮食,忌生冷。
医患对话:
患者:“大夫,我还在喂奶,这些药会不会影响孩子?”
医师:“附子和南星都经过炮制,用量温和,且配了生姜、大枣护胃,您先服剂,若孩子无异常再续服。哺乳期间气血消耗大,您的冷凉和肿物都与阳气不足、痰湿堆积有关,温阳化痰的同时也补了气血,对您和孩子都好。”
二诊
主诉:肩背冷凉减轻,清涕减少约o,鼻凉感稍缓,脂肪瘤无变化,副乳经前仍胀,晨起口干不苦,舌淡红、苔白微腻,脉细。
辩证:阳气渐复,寒饮稍化,痰结未散,兼气阴轻度耗伤。
调整:减附子至g(防温燥伤阴),加浙贝母g、牡蛎og(先煎)软坚散结;去防风,加香附g疏肝理气。
处方(剂)
制附子g(先煎)肉桂g干姜g炒白术g茯苓og
黄芪og党参g陈皮g法半夏g制天南星g
川芎g丹参g桂枝g当归g白芍g
熟地og杜仲g桑寄生g浙贝母g牡蛎og(先煎)
香附g炙甘草g大枣枚
医嘱:加用陈皮og、茯苓g煮水代茶,助健脾化痰。
三诊
主诉:清涕减少过半,鼻凉基本消失,肩背怕冷明显缓解,仅受凉后微感不适;副乳胀痛减轻,脂肪瘤触之变软。纳增,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辩证:肺寒得散,脾阳渐复,痰瘀渐化,肝郁未舒。
调整:去附子、肉桂(防过温),改桂枝为g温通经脉;加郁金g、青皮g增强疏肝破气散结;减熟地为g,加山药og健脾固肾(兼顾哺乳期肾气)。
处方(剂)
干姜g炒白术g茯苓og黄芪og党参g
陈皮g法半夏g制天南星g川芎g丹参g
桂枝g当归g白芍g山药og杜仲g
桑寄生g浙贝母g牡蛎og(先煎)香附g郁金g
青皮g炙甘草g大枣枚
医患对话:
患者:“服药后身上轻快多了,孩子也没闹,就是腋下的副乳还是能摸到,需要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