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前任登基为帝之后免费阅读 > 58 心意(第2页)

58 心意(第2页)

日色明朗,马蹄声由远及近。

“表兄!”顾宁熙含笑对来人招手。

孟庭近日去西山军营换防,特意绕了一段路来看顾宁熙。

离家大半月,顾宁熙还是初次见到京中的亲友。

孟庭给顾宁熙捎了不少东西来。孟夫人满满当当收拾了两个包袱,从春衫到糕点,再到鞋袜,生怕顾宁熙在行宫冻着饿着。除此之外还有一封家书,孟夫人在嫁人前便是识文断字的。

“你在这里怎麽样了?”时间尚宽裕,孟庭能多停留两刻,与顾宁熙说说话。

顾宁熙自然一切都好,她央表兄对给自己讲讲近来京中发生的事。

她在这里,消息格外闭塞。

孟庭便挑紧要的朝政说了些,眼下的朝局,无外乎是东宫与昭王府相争。从去年昭王府设文学馆开始,网罗了不少人才。昭王府势盛,陛下难免忌惮。陛下偏向太子,大晋江山才定,朝中政局更叠必定要稳当。东宫又有淮王府扶持,占得上风。

嗯。

孟庭犹豫片刻,又道:“近来京中有一些流言,道陛下能坐拥天下,是因为昭王殿下战功无数,打下了半壁江山。”

虽是事实,但如此摆在明面上,可想而知陛下心中的不悦。

顾宁熙抿唇,昔年高祖起兵,将家业传到陛下手中。大晋立国之初,中原尚分裂。是陛下坐镇中军,太子与昭王殿下一同领兵。只不过後来局势渐稳,陛下便留储君在京都掌政。环伺在大晋周围的各方势力,皆是昭王殿下一一平定。就算不提汜水关昭王殿下一战擒两王的功绩,也不提昭王殿下一战破薛举丶夺陇右,单说临危受命丶收复晋州灭西秦这一项,便足够昭王扬名立万。

“这些流言是谁传的?”顾宁熙开口。

“消息芜杂,很难有定论,不过——”孟庭道,“年後,昭王府的几名文臣以不同名目被遣出京,韦范韦大人还是昭王殿下上书才保下的。尔後京中便有了这些流言。”

前後相连,很难不让人以为是昭王殿下自恃功高,对陛下与朝廷有所不满。

这是诛心局,挑拨的便是昭王殿下与陛下父子间的关系。

帝心难测,去年初昭王殿下初回京时,太子在京城一枝独秀,培植了不少势力。所以陛下有意以昭王府制衡东宫,况且以昭王不世功勋,陛下也不能不厚赏。可一旦陛下察觉到昭王的威望远超乎他预料,甚至威胁到帝位,陛下怎可能不出手压制?

京都风向变化,委实太疾了些。

顾宁熙叹口气,昭王殿下设文学馆,还有在尚书省的一系列政令,也确实有些冒进。

孟庭道:“但陛下还在为昭王殿下挑选王妃,仍旧关切他的婚事。”

这也是顾宁熙稍稍安心的地方:“若是寻常武将功高震主,在历朝历代恐怕都难得善终。但昭王殿下毕竟是陛下的爱子,陛下疼爱他多年,仍就是在乎他的。”

哪怕陛下当前放任东宫与淮王打压昭王府,但一旦他们危及昭王殿下性命,陛下也绝不会姑息。

尽管未卷入党政,但在朝为官,孟庭也须得留心朝中动向:“我还听说,淮王府一直有意拉拢武安侯。”

武安侯乃玄甲军三大主将之一,归顺昭王殿下还未满五年。与另外两人相比,确实是最有希望策反。

孟庭不确定道:“但我想,应当没那麽简单吧?”

他熟悉军中出生入死的情谊,顾宁熙道:“淮王此举,单是为了挑拨殿下与武安侯之间的关系。他想在昭王殿下心中,埋下对武安侯猜疑的种子。”

“此法可能成行?”

“哪有那麽容易。”

顾宁熙不以为意,淮王以己度人,真当昭王殿下与他一般心胸狭隘吗?

孟庭看她,四下里无人,他隐隐能察觉到熙儿心中真实的偏向。

天色不早,他不能再多留。

他答应了顾宁熙所托,接过她手中物件,先行上马离开。

“过几日得了空闲,我再来看你。”他笑道。

“好。”顾宁熙与表兄挥手。

……

春意盎然时,河北的加急军报飞入朝堂。

二月十六,徐朗深夜率精兵渡河,火烧晋军营帐,打破合围攻势。二月十七,徐朗进逼明州。

又有三州的赵建安旧部斩了朝廷刺史,起兵呼应徐朗,叛军渐连成一线。

新归附不满一年的河北陷入战火,叛军们打着为夏王赵建安报仇的旗号,聚拢起不少民心。徐朗更遣使向突厥交好,请求突厥借兵,战况急转直下。

大晋朝堂上一派肃然,谁也没能想到当初不满千馀人的徐朗部衆,在短短数月内能壮大至此。

淮王陆忱等军报奏罢,当朝请缨:“父皇,儿臣愿为主帅,领兵平叛。”

语气铿锵,回荡于朝堂。此事他已与皇兄详加商议过,皇兄在朝更会好生配合于他。

淮王出列请战,朝中附议者甚衆。

明眼人都知晓,陛下果然是不愿再派昭王殿下出征。同为天家子弟,昭王殿下十七岁便战无不胜,淮王殿下应当亦能有高祖几分遗风。

顺应臣心,帝王当即便命中书省拟诏,调兵马七万,交于淮王陆忱全权指挥,户部与兵部加急筹措军资。

“儿臣领旨,定不负父皇所托。”

“臣等领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