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当权
◎执掌朝堂,睥睨天下(1。1w营养液加更)◎
晨起的暖阳透过层层帷幔,榻上的顾宁熙舒舒服服从睡梦中醒来。
“皇後娘娘,”吟竹拨开帘幔上前,“惠国夫人到了。”
原本还想再睡片刻的顾宁熙蓦地坐起身:“什麽时辰了?”
吟竹笑道:“回娘娘,巳时了。”她补了一句,“惠国夫人已到了半个时辰有馀。”
册封大典的第二日,君王惯例封赏皇後母家。陆憬加封宣平侯夫人孟氏为正一品惠国夫人,并许了岳母可随时入宫探望的特权。但孟夫人守着规矩,不敢太过骄矜。宣平侯和沈夫人亦得封赐,只不过显而易见的亲疏有别。
帝王对宣平侯府的厚赏,泰半都加在了惠国夫人身上。
顾宁熙赶忙梳洗更衣,换了身天青色绣清莲的家常锦裙,在颈间特意带了一串碧玉璎珞作掩饰。
偏殿中孟夫人茶已喝了两盏,听到外间行礼之声,她亦站起身。
“母亲坐着便好。”
顾宁熙吩咐侍女都退下,她已与母亲提了五六回,母女间何须拘泥那麽多的虚礼。
孟夫人瞧她面色透出红晕,分明是才睡醒的模样:“你怎麽睡到这个时辰?”
顾宁熙心虚道:“後宫无事,难得一回睡得迟了些。”
孟夫人唇畔含了温柔笑意,熙儿出嫁以後,反而比从前在朝廷为官还要自在许多。单是看女儿的模样,她便知陛下待她甚好,无须自己再多问。
只要熙儿过得舒心,孟夫人心中自然欢喜。
顾宁熙陪着母亲在坤宁殿中用了午膳,未时前孟夫人赶着出宫,还是不想多遇见那位九五至尊。
顾宁熙送了母亲,方去御书房中。
今日的政务陆憬已处置了大半,顾宁熙还记着昨夜的仇,轻哼一声不曾搭理他,径自在自己的书案後坐下。
连陆憬吩咐人准备的她喜欢的点心,她都暂且推到一旁。
近来她手中最要紧的一桩政务莫过于三月中旬的春闱,应考的士子名录礼部尚书已确认无误,抄录两份送入御书房中。
顾宁熙大致估了人数,今年应考的士子比她那一年多出近一倍。
朝廷选贤举能,士人们当然想在新朝大显身手。
应考的士子中,以关内道丶河南道丶河北道人数最多,江南道的考生也在逐年增长。
陆憬手中批阅奏案的动作加快,待料理完庶务,他长臂一展将顾宁熙揽到了自己怀中。
顾宁熙手中仍拿着士子名册,下意识望向御书房的殿门。
“放心,这个时候不会有人进来。”
他瞧顾宁熙颈间的那串华丽璎珞:“倒是头一回见你戴。”
这条璎珞是内廷两月前新贡,大婚後便在顾宁熙的妆匣中。她没好气:“还不是陛下干的好事。”
害的她只能选一串样式最繁复的,免得让人看出什麽痕迹。
陆憬笑起来,把她抱得更舒服些,与她同看名册:“你方才在想什麽?”
春闱主考官的人选已经定下,顾宁熙道:“我猜眼下应当是温卷的时候。”
历来科考,主考官的安排并非秘事。在参加科举考试前,考生往往会带着自己的诗赋文章拜谒朝中有名望丶有地位的官员,以期获得他们的赏识与推荐,此为行卷;隔出一段光景,考生会再次呈送新的作品,加深对方对自己的印象,谓之温卷。
行卷和温卷之风盛行已久,无论是出身寒门丶想借由科举鱼跃龙门的平民子弟,还是出身官宦,想在朝堂更进一步的世家考生,都热衷此道。
朝廷对此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难明令禁止。毕竟对谈学问的界线不定,只要不收受贿赂,也难以约束官员私下的行为。
且行卷并非一无是处,考生们钻研诗赋文章,他们的作品流传街头巷尾,大大促进了文化的复苏与繁荣。
顾宁熙的担忧有二:“借助行卷,考生在入仕前便与举荐的官员有了利益联系,自发形成一党。如此一来不是为朝廷选材,反而是为这些高官选材。”
陆憬凝眉,随她的话语思考。顾宁熙接着道:“法不责衆,行卷已是士子中约定俗成的规矩。更有士子投机取巧,不专注于学问本身,刻意迎合权贵喜好创作,本末倒置。还有甚者,干脆请人代笔,重虚名而轻实学。”
顾宁熙就曾拜读过林棋的文章,并不像是他的水准。
陆憬看顾宁熙的模样,笑道:“你有对策了?”
顾宁熙点头:“我想对录用的考生再加试一场,另行批改。单考时务策问,不筛除人,只重新划定排名。”
如此一来朝中权贵们便没有理由大肆反对,他们总不能质疑自己举荐的人才登不得大雅之堂吧?
一试出真章,也可给名次靠後的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新的机会。
顾宁熙还想过糊名,再于考前断绝主考官与考生们的联系。但一来行事太过激进,行卷风气非一朝一夕所能扭转;二来下有对策,考生们仍可通过文章中遣词造句的记号提醒主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