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显遗憾的是李亮和阿峰都没能成功跟他们当上邻居,当然也都住得不远,李亮新家去林南江粉面店,走小巷子抄近路,更是五分钟就能到。
所以他们搬过来后,孩子也转学到了芳芳所在的幼儿园。
柳素琴当时便问道,“既然这样,怎么不把仔仔送我家去?到了上学的时间,我爸妈正好送他俩一起去幼儿园呀。”
阿敏笑道,“幼儿园而已,请一天半天假的不打紧,仔仔想跟我们一起,就一块带他来了。”
李小青也凑过来问,“你家孩子是不是快要上小学了?”
阿敏温和摇头,“不是喔,还要再等一年。”
大家聊聊孩子和工作,等待会议开始的过程也变得轻松起来,工作人员布置好场地,通知各家代表有序入场时,柳素琴和林南江也并肩往里走。
房产证是柳素琴的名字,林南江本来也要跟李小青和阿慧她们一起在外面等结果的,还是柳素琴提醒他,他们家有两套房,相当于两个名额,于是夫妻俩一起进去开会了。
这场会开了两个小时,要讲的内容并不多,只是让居民们透彻理解补偿方案有些难度。
不过柳素琴他们有了李亮之前的详细讲解,倒是一下就明白了,结果还挺惊喜,虽然房子补偿只有一点三倍,但官方评估出来的房价却是三千八百一平,到手的现金就比他们预计的多出了好几万!
除此之外,还有李亮也没打听出来的补偿,说是只要第一批签字确认的,都有一万的签约奖励,柳素琴一套房加一个铺面,就是两万。
另外还有每月一千的过渡安置费,这笔安置费会放到新房交付的两个月后,就是说动作再快,他们起码也能领一年左右安置费。
柳素琴美滋滋的算完账,就等着拆迁办安排上门量房了。
第119章广撒网多捕鱼。
深市度从不让人失望,又一个周一,工作人员开始上门测量。
这回除了李亮千叮万嘱,张大妈也倾情分享了很多小技巧,比如在家准备些香烟饮料,好好招待辛苦工作的测量人员,说不定人家一个高兴,就愿意给他们多算一点面积。
柳素琴对这种说话表示怀疑,因为上辈子的经历,她对基层工作人员还是很信赖的,心想人家肯定要按章程办事的,尤其是设计金钱,肯定不会这么随便。
但在当下社会,合群同样很重要,现那条街的街坊邻居都在讨论该准备什么规格的香烟饮料招待测量人员时,柳素琴也愉快的加入他们,就当花钱买个心安。
喜事当前,就算没啥用处,柳素琴也愿意花点小钱,让大家一起沾沾喜气。
在他们忙着兴奋的时候,原来的租客也拿着房东给的补偿,陆续找到新房搬了过去。
商铺腾退相对要麻烦些,租他们街尾铺面的是一对中年夫妻,也是做小吃生意,两口子都是勤快爱干净的人,在这边生意也稳定了,自然不太情愿搬迁,何况短期内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新铺面。
这夫妻俩倒也没故意拿乔,趁机多要点补偿,恰恰相反,他们主动推掉了柳素琴给的补偿,只希望她能帮忙介绍个合适的铺面。
在夫妻俩眼里,自家这位女房东,年轻漂亮时尚,开着小轿车,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就算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这里的人脉关系也不是他们自己能比的,只要房东愿意给他们找铺面,那绝对比现在的只好不坏,那自家被迫搬迁反而是因祸得福了。
作为年近四十才背井离乡来深市做生意的小老百姓,两人这点长远眼光还是有的,也自认为这个条件并不过分。
可他们不知道,对如今的柳素琴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都是小事,她情愿多付两三个月的房租请他们搬迁,也不想接下这种请求。
帮别人找店面,看似只是举手之劳,实则费时费力,还可能分分钟背锅,以后但凡她介绍的铺面有什么不如意的,像是房东涨价,人流量不如别的地方等,她搞不好都要落一身埋怨。
没必要,实在没必要。
双方一度陷入僵局。
后来还是林南江解决的。他跟夫妻俩聊了聊,找了个时间带两人去看自己在城中村的摊位,表示他们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先来这边摆摊,赚钱的同时再慢慢找合适的店面。
如今的城中村夜宵街,比起林南江他们刚来那会儿,摊位增加了三四成,大家挤挤挨挨在一条街,后来的只能去最偏僻的小角落,但好处是人流量也比以前多,只要手艺不差,摊位再偏僻也依然能在这条街站稳脚跟。
而且这里依然不收摊位费,没有房租和水电,算下来比他们开小店的利润高多了。
夫妻俩顿时大喜过望,当天晚上就美滋滋跟着林南江去夜宵街摆摊了。
林南江和林全生这些年在城中村,不说混得如鱼得水,但是关照下新来的,给他们介绍周边几个摊主认识还是很容易的。
夫妻俩靠着他们的关系,也顺利融入了周围环境。
还别说,两人纵使有些自己的小算盘,也不是什么坏心眼,在吃苦耐劳这方面更是无可挑剔,刚开始出摊,舍不得买三轮车,这些天都是用木板车拉着设备去摆摊的,说是还要观望观望,过两个月稳定下来,就去买辆脚踏三轮车,可以说是非常节俭了。
但柳素琴答应给的补偿,两人怎么都不肯收,说是已经介绍了摆摊的地方,这个忙比帮他们找店面还大,不能再占便宜了。
这些天,夫妻俩白天收拾东西,晚上去摆摊,终于赶在工作人员上门测量的前一天,彻底把铺面清空了,锅碗瓢盆啥啥都搬走了,还给柳素琴一间干净到一尘不染的铺面。
官方并没有通知先从哪个位置开始测量,柳素琴和林南江只得兵分两路,钱菊香张大妈带着小芳芳跟林南江一起去楼房。
柳素琴上次还调侃李亮和阿敏带孩子去参加动员会的行为,但到了签字落实的这一天,她也很诚实的给孩子请了一天。
怎么说这也是他们全家上辈子做梦都想要的好事,如今真正实现了,自然是要全家整整齐齐才好。
芳芳年纪再小,也知道家里遇到大好事了,爸爸妈妈,外公外婆都高兴的不行。
尤其是外婆,这些天帮她洗澡,给她做饭,随时随地都能笑出声,笑完还要故意板起脸叮嘱她,家里有钱了这种事不能往外说。
小朋友不解,小朋友疑惑,家里不是一直都有钱吗,为什么现在才来叮嘱这个?
而且从她开学第一天,坐着小轿车去幼儿园,小朋友们就都知道她爸爸妈妈有钱啦,现在才开始保密也太晚了。
哎,外婆笨笨的。
小芳芳找了时间,偷偷把这个现告诉妈妈,听了妈妈的解释她才知道误会外婆了,外婆也是在替他们高兴,这次拆迁得到的补偿虽然不能让他们家大财,却也抵得上爸爸妈妈两三年的收入,相当于让他们少奋斗几年。
这下小芳芳就能理解了,她问妈妈,是不是以后能提前几年退休,多多在家陪她啦?
妈妈笑着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