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她们这些中规中矩读书的人的路径不同,邵彦君高中毕业后就没再继续读书了,用家里给的钱开了家酒吧,在酒吧组建自己的乐队驻唱。她没有做生意的天赋,酒吧被她经营得半死不活,就在酒吧即将结业倒闭的时候,她心血来潮带着自己的乐队报名参加了当时一个新兴的乐队综艺,结果竟然火了。半死不活的酒吧从此人满为患,不过邵彦君很少再回酒吧驻唱,她忙着带乐队全国巡演。
至于戴以泽,他还在国外读书,朋友圈发的都是些充满艺术氛围的展览及店铺,祝婴宁点进他主页看了看,发现他现在也有在给国外的模特设计衣服。
邹皓本科学的是金融,现在在读研,朋友圈发的都是在券商实习时光鲜亮丽的照片,但点进主页能看到他的个性签名写着“金融狗都不学”。
谭菁菁本科学的是法学,她极少发朋友圈,关于她的消息祝婴宁都是零零散散从同学口中听说的,大家说她简直就是考神附体,小到大学期间的四六级考试,大到法考、考公,她都能一次性高分通过。被人问到为什么不去律所工作,谭菁菁说她的目标不是当律师而是当法官。
还有孙明远,他大学期间在父母的建议下学了口腔医学,发了张图说他练习的时候把模型的牙龈磨掉了,文案「谁想来找我看牙奸笑。jpg」。
……
断断续续看了很多同学的朋友圈,祝婴宁有点困
惑怎么她刷了这么久还没刷到许思睿的,难道他也不怎么发朋友圈么?
好奇地从他的微信头像点进他的朋友圈主页,她发现他的朋友圈和她一样寥寥无几,从2014年到现在,统共也就五六条吧,而且都很有个性地只有照片没有附文。
照片大部分是路边碰巧遇到的小猫或者含羞草,以及月亮、路灯等等各种文艺且细碎的生活片段,很少出现他本人,就算出现,最多也就是拍一拍自己的影子或者手指。
正翻看着,手机上方忽然弹出了许思睿的消息,没有文字,只有一个突兀的问号。
她愣了愣,纳闷他怎么有读心术,知道她正在看他的朋友圈,直到退出去至聊天界面,才发现是她刚刚通过他的头像进入他朋友圈主页时不小心拍到了他的头像。
聊天界面出现了一行小小的「我拍了拍“许思睿”的头说我想你了」。
那一瞬间的感受无法言喻,她既想笑,觉得他是不是傻啊,弄一个这样的拍一拍文案,却又莫名有些窝心。
本来还想着用“手机在裤兜里自己摩擦到了”掩饰一下,可在聊天界面停留许久,她最终还是打字回:「我在看你的朋友圈,不小心拍到了。」
那头的许思睿隔了好半天才回复,言简意赅:「你现在重新去看看。」
她再次点进他的头像进入他的朋友圈,惊讶地发现他朋友圈竟然瞬间多了许多新内容。
「你之前是不是把我拉进了某个屏蔽分组,然后刚刚才着急忙慌地把我拉出来?」
「……」
「不是。」
「我把仅自己可见的内容放出来了。」
好吧,是她小人之心了。
她慢慢浏览着那些内容。
许思睿基本是把朋友圈当日记用,可能是为了激励自己,每次取得一点点小小的成就,他都会发一条仅自己可见的内容。有取得奖学金的记录,有竞赛获奖的记录,有和小组成员熬夜做游戏的记录,有密密麻麻令人头皮发麻的bug,也有几杯被他们小组成员当酒干的空杯的美式……从此刻倒推回从前,如同穿越时光隧道,她一点点窥见到了他大学的生活轨迹。
她一边看一边顺手点赞,直到高铁即将到站,许思睿才发来一张朋友圈“99+”消息提醒的截图,说:「……再点赞拉黑你。」
“……”
她撇撇嘴,又顶风作案点赞了一条,这才收回手机,起身准备下车。
早在今天上午她就通知祝知微自己要来了,告诉对方不用来高铁站接她,她自己打车过去就好,结果祝知微还是执意要了她的车次信息。高铁到站时,她发来消息,说自己已经等在出站口了。
祝婴宁循着车牌号找过去,找到她的车,飞速拉开车门跳进了副驾驶座。
“你没带行李箱?”祝知微边开车边打量她。
“没呢,就待两天,衣服装背包里就够了。”
“吃饭了没?”
“吃了点面包。”
“我点了小龙虾,都给你剥好了,回去热热就能吃。”
一来一回的对话如暖流注入她坐车坐到疲倦的身体,她嗯了一声,狗腿地说:“微微姐,你对我真好。”
“我不对你好还能对谁好?”她笑。
车子汇入车流,往家的方向奔去。
四十分钟后到达祝知微的家。
几年前她虽然出面反抗了黄俞亮,可店铺被他恶意刷单很久,评分已经救不回来了。她也后悔过自己的优柔寡断,觉得当初要是再果敢一点儿,说不定不至于走到这种地步。
颓丧了一段时间后,她在机缘巧合下发现了另一个机遇。
事情说来赶巧,当初为了向黄俞亮的妻子提供他有私生子的证据,祝知微加过对方的微。信。两人基本不聊天,但她有时打开手机娱乐,能看到对方发的朋友圈,其中有一条是:「又通过朋友代购了一个心水很久的包包~」
普普通通的一条朋友圈,却在祝知微心里点亮了细小的火种。
那几年微。信刚刚火起来,微商还是一个新兴职业。
她从这条朋友圈里嗅到了一个微妙的商机——由于之前卖的服装定位是轻奢,她Q。Q和微。信加了不少手头有闲钱的中产阶级独立女性,这些人处于“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这个层次的消费水平,微商完美契合了她们的消费需求。
刚好祝婴宁也住校读大学了,祝知微在北京了无牵挂,于是她当机立断搬去了深圳,在那里租了间房子跑代购做微商。
起步阶段肯定是辛苦的,然而也是那个辛苦的阶段让她重新找回了自食其力的自信。
经过四年的积累,她的收入渐渐稳定下来,不仅有了可观的积蓄,还有了一批忠实客户。
这些客户里不乏有钱的富人,和她们接触下来,祝知微渐渐意识到像她这样单打独斗的个体工商户,与其赚普通人的钱,不如将精力瞄准富人,在这方面做精做深。与此同时,代购行业迎来井喷,她预见了这个行业饱和后无可避免的衰落,于是2017年末,她开始尝试转型,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打起了玉石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