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贯钱呢。“那等以後圆圆和翠翠出嫁,让她们相公一人背一口锅走。”
赵绣娘听了想了下那场景也笑了。院子里李圆圆和沈翠翠两人一人一块饴糖自己吃,一手还要拿一块喂小的。
这些天李圆圆都很沉默,沈翠翠知道她很伤心,一直陪着她,逗她开心,晚上还要把胳膊抡长了抱着李圆圆睡。
“小时候我哭了,娘亲便这样抱着我睡觉,我就觉得不伤心了,我也想让圆圆姐快点不伤心。”小姑娘这样说。
几个孩子在院里吃糖玩耍,赵绣娘和沈宁羽在厨房蒸米。
“这是我在书上看的方子,把粟米蒸熟,再晒干,放在锅里慢慢炒成米花,再熬糖浆一炒便能做成米花糖,书里说香酥可口呢。”反正赵绣娘不识字,沈宁羽便用书当借口,他之前就想着做这个了呢,就是苦于没有铁锅。还是幸亏他小时候爷爷也让他上过两年学堂这才能识字有个借口。
赵绣娘不疑有他,羽哥儿机灵,说要做来卖钱呢。
晒了一日米便干了,小火慢慢炒,不一会锅里便出了白色的米花,沈宁羽不敢贪急,慢慢炒了好一会才把蒸的米炒完,看着白白的米花,沈宁羽也松了一口气。
又放油熬糖,待糖浆从大泡转成小泡,这才把米花和芝麻和提前切好的红枣碎倒进去,开始快速翻炒,直到胳膊都有些发酸,才停下,把一锅米糖倒入一个长方形的木头模具里,趁热用擀面杖来回压实。
待一通活做完,沈宁羽额头上已经一层细汗了。赵绣娘和孩子见他专注,也都一脸严肃的看着,见他做完也都跟着舒了一口气。
沈翠翠走近些看着模具里的米花糖惊喜道:“它可真香,又香又甜的。”
沈宁羽笑了:“你都没吃呢,怎麽知道它甜。”
沈翠翠道:“放了那麽多糖哩,闻着就甜啦。”
李圆圆也站在她身後笑。
待把晾凉了的整块的米花糖倒出来,沈宁羽便让赵绣娘操刀,切成两指宽的小块。一家六口一人吃了一块。
“嗯,跟之前在奶奶家吃到的味道差不多,我果然是得到了我奶的真传”。沈宁羽默默想,看旁边几个吃的都香甜,沈宁羽又在心里给自己追加了个大赞。
门口沈平安闻到想味想进来看看,被他娘拉着要走,怎麽好去上门占便宜呢!骂了几句,沈平安便哭起来了,赵绣娘忙出去把娘俩拉进来,沈平安进来的时候还在掉金豆子呢。
第二日吃过早饭歇了一会沈宁羽才带着自己的米花糖去县城里。
“米花糖嘞,一文钱一块,又香又脆,隔壁小孩馋哭了啊。”
沈宁羽到县里的时候已经过了晌午,巷子里有许多妇人看着孩子玩耍,沈宁羽便开始叫卖起来。
这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是吃两顿饭的,一早一晚,中午连县里的食肆都不开门,若是饿了,有钱人吃点心,没钱人吃剩饭,凑合凑合。沈宁羽到的这个点,正是大家腹中空空想要吃点东西的时候。
若是有人好奇,他便把手里拿着的一个小的木托盘递上去,上面有他特意切的小块块,还用包饴糖的纸垫着,笑着让人尝一尝。
“你这米花糖是自己做的?之前倒是没见过呢。”
“是,老辈传下来的方子了,您尝尝,里面有红枣芝麻都是好东西呢。”
衆人见他年纪不大,笑意盈盈的,不少便拿一小块尝了尝,觉得味道好,便给家里孩子买些。
“不买尝一尝也没事呢,就当给捧个人场了。”
见有人买的多,沈宁羽又吆喝道:“开业大酬宾,买十块赠一块嘞!”
沈宁羽直到太阳快下山才回到家,米花糖都卖干净了,又买了些糖回家。待细细一算,抛去成本,净挣的有四十文。
第一次做的少些,趁着还有些光亮,沈宁羽便多蒸了些粟米晾上,明日又熬糖浆做米花糖……
沈宁羽隔一日便要出去卖一天的米花糖,这东西也不是粮食,人要日日吃,有时见县里生意不好,便也去县城附近的村里卖,他人长得好嘴又甜,还总让些便宜给旁人,因此倒是能次次卖的干净。
卖了将近一个月,天越来越冷,这天回来竟下起雪来,沈宁羽晚上回来的时候被冻得脸色发白。天冷以後,米花糖越来越不好卖了,沈宁羽决定以後多隔些日子再去卖一次。
在家数了数铜板,这些日子挣了一贯多。农家闲月,能有这样的收入已经是件大喜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