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12章
雪上加霜的是,精神病院将他的病情上报给了国家精控管理系统。他的档案被留下记录,学业无法继续。
他的病例也被下发到户口所在城市卫生院,由卫生院和村委进行管理。出行受到限制,医生到家进行随访已是常事。
他的病再也无法隐瞒,全村人都知道了,白和成为村里口中的明星人物。曾经的白和被人捧得有多高,现在就被贬得有多麽不堪。
他就是村里的西洋景,还有无聊的人专门跑到白和家去看他。
为此大伯伯娘不知和人吵过多少次架。他年迈的爷爷奶奶不知红了多少次眼。
每日目睹至亲的痛苦隐忍,面对村人的唏嘘和指点。
自责和焦虑几乎要将白和再次摧毁。为此白和做了决定,他偷偷离开了家去了青市。
在离开的前两年,白和始终不愿告诉家人他的地址。无论家人如何哀求,在外过得多麽艰苦都没有松口。他不愿成为家人的拖累。
前两年白和过得很艰难,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他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因为病情反复,还有卫生院的定时随访检查,他无法维持一份固定的工作。因此他只能去工厂流水线和工地打散工。。
直到短视频直播的兴起,白和才找到一条合适他的道路,生活也得以稳定。
白和从没想过曾经跟着和苏行也好玩似学的绘画,成为了他谋生的工具。
白和很少想过去,也很少想未来,他所能做的也就是尽量让今天的自己不比昨天差。
到了卫生院,白和熟门熟路的做检查登记。这就是被上报了的“优待”即使病情已经稳定,每隔三月还是都到卫生院复检。否则等着警察上门吧!
医生问的那些话,白和背都能背得出来。现在状况怎麽样?药够不够吃?因为每天问得太多遍了,连医生的语气也是满满的敷衍和应付。
走一遍形式罢了。
最後白和领着卫生院免费发的一大袋药离开了。
接着他开了十多分钟去了市中心的一家医院。挂了里面的心理科。心理科室外面,仔细看大多站着的是学生和年轻人。
很可怕的现象,精神病的得病率,年轻比年长的高很多。这个病它真的很不讲道理,得病的原因都找不到。
里面主任医生看见他进来,语气熟络和他打招呼。白和是这里的老患者了。从他最初得病到外地读高中一直都是这位医生给他复病开药。在这治疗这麽久不是因为这位医生医术多麽高超,而是因为高林市除了精神病院就只有这一所医院有心理科室。初中是没得选择,高中就是由于更为复杂的现实原因。由于制度的逐渐完善,在他高中时,去医院挂号都需要用身份证做登记,他的爸爸是个谨慎远虑的人,担心以後会在他档案上留下记录,影响他学习和未来,即使在外地,也不嫌麻烦咬着牙带他回在高林市医院复诊。有时回不来,就和医生进行视频。
他的父亲家人为了他操碎了心。
不过他枉废了家人的一番心血。最後还是没能成为一个正常人过上平淡的生活。
白和和医生沟通了一些最近的情况。最後医生给他开了半年的药。处方药都是被严格监管的,给精神病患者的药物医生更为慎重,病患思维混乱,如果没有家人监护,很容易出现问题。不过白和信用好,又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医生才愿意一次给他开这麽多的药量。
而白和打算储存够吃二十年的药,而距离他完成这个目标还有一半。也就是他吃的这几种药都被国家划入医保内,少的一盒只要几块钱,多的也只要二十几块钱,要不然一次买这麽多还真吃不消。
接下来的半天白和奔赴在城市各个药店之间,拿着自己病历买药。虽然药店一次给开的处方药不多,但一家家的跑,几盒几盒的积累,半天也完成了他的目标。
整座城市受疫情影响很萧条,在外的人们带着口罩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平时街边热闹的小摊小贩都看不到影子。
随着时间流逝他内心的紧迫和焦虑越来越重,他忍不住在回家之前去了市里最大一个超市,比之服装店饭店生意的惨淡,超市的生意十分火爆,无数行人推着小车穿梭其中,有些货架还因为抢购出现了空位,这对日渐萧条的实体店来说是十分难见的。
白和这次买了不少的速冻食品还有零食。并在第二楼的家电专场买了几台大冰柜。白和不知道梦中的灾难要持续多久,想要长久保存物资,冰冻是最好的方法。这几台是放在家里。白和还打算去另外几家店买上十几台冰箱放空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