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青芜志愿张家瑞 > 第188章 手册的争议与认可(第1页)

第188章 手册的争议与认可(第1页)

春风未至,寒意却已悄然松动。

本源堂外的石阶上,积雪融成细流,顺着青砖缝隙蜿蜒而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斜照在“残缺修行手册”领取点前,已有数十人排成长队。他们中有衣衫褴褛的散修,有断指的老道,也有神情木然、眼盲耳聋者。一名少年拄着竹杖缓缓前行,身后跟着一位母亲模样的妇人,低声叮嘱:“别怕,这次不一样了,沈先生说了——路不是只有一条。”

这本曾被讥为“瘸子指南”的小册子,正以一种沉默而不可阻挡的方式,渗入这片修行世界的肌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接受这份“施舍”。

三日后,东华宗派出使者,携一封金纹玉简直抵本源堂主殿。玉简开启时,清越之声响彻庭院:

“修行一道,贵在争锋!若人人安于残缺,谁还追求圆满?此书助长懈怠之风,动摇道基根本,望即刻停印,以免误人子弟。”

话音未落,林梦冉冷笑一声,指尖轻弹,一道灵光击碎玉简:“他们怕的不是‘误人’,是怕有人不再仰望他们的山门。”

阿尘站在廊下,望着那化作碎屑的玉简,低声道:“可也有人真的觉得……这是对强者的侮辱。”

他说得没错。

南离剑宗内,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上演。

“我们靠的是斩断情欲、破除执念一路杀出来的!”一名元婴长老怒拍案几,“如今却要教弟子承认自己‘残’?荒谬!这不是修行,是认命!”

但另一侧,那位创出“迟滞剑法”的断臂金丹修士站了出来,声音平静却如刀锋般锐利:“我十五年未能突破心障,是因为我一直骗自己还能用右手握剑。直到看了那本手册,我才明白——我不是残了,我是变了。而变,不等于败。”

他缓缓抬起左臂,剑气自袖中腾起,在空中划出一道凝滞轨迹,仿佛时间本身都被切割开来。

满殿寂静。

最终,掌门沉声下令:“将《残缺修行手册》纳入藏经阁副录,允许弟子研习,但不得作为正统功法传授。”

可谁都清楚,这一纸禁令,已是默许的开端。

风波不止于一宗一派。

半月之内,剑冢传出异动。

那座终年封闭、唯有真传弟子方可进入的古老陵园,竟主动开启了一道侧门。守冢老人亲自走出,手持一本泛黄的手册副本,立于山门前石台之上。

“百年前,我因双腿瘫痪,被逐出师门。”他的声音沙哑如铁锈摩擦,“他们说,持剑者不可跪,更不能爬。可我在地下爬了三年,终于摸到了第一把葬剑的脉动。”

他举起手中手册,面向前来围观的各路修士:“这本书里写的‘借地势反推’之法,与我当年所悟,九成相似。差别只在于——它告诉我:你可以慢,可以喘,可以哭,但只要你还在向前,就仍是剑修。”

话毕,他将手册贴于胸前,向本源堂方向深深一拜。

当日,剑冢布通令:凡身有旧伤、经脉受损者,皆可申请入冢试炼,修习“地鸣剑诀”——一门专为行动受限者设计的共振类剑术。其核心理念,正是源自《残缺修行手册》中的“以弱制强,以静制动”。

消息传出,举世震动。

就连一向崇尚烈焰焚天、以痛砺志的烈火门,也开始出现裂痕。

该派素来信奉“焚身炼魂”,认为唯有承受极致痛苦,方能淬炼真火。门中弟子常自灼双臂以示决心,甚至有人大笑赴死,只为证明“无畏即无敌”。

可就在一个月前,一名年轻女修依照手册中“情绪疏导十二式”,成功控制住了体内暴走的火毒。她本是先天躁郁体质,每逢月圆便神志失控,曾三次险些焚毁半座山门,被定为“待焚者”——即准备牺牲以祭火焰之灵的祭品。

但她活了下来。

而且,她的火焰变得更纯粹、更稳定。

她在回信中写道:“我不再压抑愤怒,而是学会倾听它。原来火不是用来烧别人的,是用来照亮自己的。”

这封信被悄悄传入烈火门高层。三日后,掌门闭关七日,出关时宣布:“从今日起,设立‘静炎堂’,专收情绪异常、精神受创之弟子。所依典籍——《残缺修行手册》第二卷初稿。”

有人哗然,有人落泪。

更多的人,只是默默记下了那个名字:沈青芜。

春雷乍响,惊蛰已过。

本源堂迎来了最繁忙的一个月。每日都有上百份反馈涌入,来自五湖四海,涵盖各种极端案例:

北漠冰窟中,一名天生无痛觉的少年按手册建议,改修“感知替代法”,通过温度变化判断敌袭节奏,竟在生死战中反杀三名高阶杀手。

南海岛链上,一位产后失忆的女修借助“记忆锚点术”,将重要咒诀刻入随身玉佩,每夜唤醒一次自我,三个月后重开灵台,恢复修为。

甚至有走火入魔、神志错乱的修士,在阅读“接纳非常态”章节后,次主动描述出了自己脑海中的幻象结构——那竟是一幅完整的星图,指向虚空深处某处未知坐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案例被逐一整理,编入第二卷增补篇。沈青芜亲自执笔,在序言中写下:

“所谓完整,从来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压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