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这大弟子的夫郎,那小郎无论是头脑还是眼界都是这三人比不了的,而且还善农事,培育的良种被大司农都相中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能得你这麽夸赞的人真不多见,我都有些好奇了。”
“可惜是个哥儿不能出仕为官。”
两人叹了口气,武朝历来是不许哥儿出仕的,一旦被发现就是欺君的重罪要砍头的,谁也不敢拿性命去尝试。
粱伯卿又提起另一位故人,“钱木舟现在如何了?我打算这几日抽空看看他去。”
钱木舟善书法,他一手行书写得出神入化,就是性格有些古怪,早些年粱伯卿还朝他求过几副字。
卢老愣了一瞬道:“钱木舟……他早已故去多年了。”
“木舟没了?!”
“是啊,走了六七年了。”
“他比我还年轻,怎麽这麽突然就没了。”
卢仲奇道:“听说是在酒坊喝多了,从楼上跳下来摔死的……”
“嘶……”梁伯卿满脸可惜,一代书法大家竟然这麽早就走了。
“如今他的字可值钱喽,听说坊间私下有人高价寻他的字,一尺草纸价三十金,可惜我那会与他不熟,没请他提过字,不然凭这个也能发财。”
梁伯卿没好意思说,他倒是有不少钱木舟的字,两人性格差不多都挺傲的,当初相识後便一起创作过许多诗词。
看来回去得把那些纸好好保存起来,别被老鼠嗑了。
二人一直聊到晌午,刘昌邑带着三人去府学的的食堂吃饭,顺便给两个老师打了饭菜回去。
府学的食堂很宽敞,摆着桌椅板凳,每顿饭三菜一汤,有荤有素,主食是粟饭和灰面馒头,一顿饭十文钱味道还算不错。
吃完午饭下午三人继续泡在藏书阁,梁伯卿和卢老则要出门一起去见一位故人。
“青岩,你先带着他们俩在这看书,我们去去就回。”
“是。”
结果这俩老头一走就是大半日,天都快黑了还没回来。
藏书阁是禁止烟火的,天色晚了就不能在里面看书了,刘昌邑领着三人坐在外面闲聊。
“你们是哪里的人?都多大年纪了?”
陈青岩道:“我二十岁,青淮十六,青松十三。我们就是冀州本地人,家在龙泉县下属的小镇子。”
“龙泉县……”刘昌邑想了想,“你们那是不是有一口特别出名的泉眼?”
三人点头,青淮小声道:“山泉游记里写过龙泉赋,就是我们老家。”
“哦哦哦,我记起来了,我也不是冀州本地人,老家是田阳县离你们那不算远,是考中秀才後来府学读书的。”
陈青岩一愣,“我舅家也是田阳县人。”
“敢问贵姓?”
“姓李,单名一个呈字。”
“李禀辰是你表哥?”
陈青岩猛点头。“嗯!”
刘昌邑激动道:“哈哈哈,我与他是同窗啊!没想到你们竟然有这麽一层关系!”
因为相熟的人,几人迅速拉近关系,刘昌邑也不再那麽小心翼翼,“你们什麽时候考的县试?”按说梁老的弟子,县试肯定得风光一把,至少得拿个县案首,为何从没听说过。
陈青岩道:“我和二弟现在还都是童生身,小弟连童试都没参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