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修)
贾环被赵国基那直勾勾的目光打量着,浑身不自在,他支支吾吾地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紧张:“赵叔,你怎麽这般看着我?莫不是……莫不是我身上有什麽不妥之处?”
赵国基这才回神,赶忙摇了摇头,脸上堆起笑意,说道:“没事,没事,小的就是感慨三爷长大了。瞧瞧,这眉眼丶这身形,和姨娘年轻的时候简直一模一样,俊俏得很呐。”
闻言,贾环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长舒了一口气,暗自庆幸:还好不是怀疑我,要是赵国基真起了疑心,我也只能拿“大病一场,痛彻心扉,性情大变”来当挡箭牌了。
贾环擡脚上了马车,赵国基熟练地跳上马车,扬起马鞭,马车便朝着县衙的方向疾驰而去。
县衙的衙役没拦着,但是县太爷不在,贾环也不去细究他是真不在,还是有事出门。将准备好的礼物让下人送去给了县太爷的夫人,这才离开,前去里正的家中。
县衙後院里,县令的夫人正坐在梳妆台前,看着贾环送来的时兴缎子和皮子,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旁的婆子凑上前,仔细瞧了瞧,啧啧称赞道:“夫人,您瞧瞧,这可都是新鲜的好货呀!就算是在府城,那也是稀罕玩意儿,难得一见呐。”
夫人笑说:“不愧是荣国府的,这等货说送就送,那位茍管事瞧不上这三爷,,可依我看呐,这位可不是个能任人拿捏的主儿。”
婆子惊讶地说:“可···他已经分出荣国府,还是这穷乡僻壤之地,离京里可远着呢。”
夫人伸出手,轻轻点了点桌上的东西,意味深长地说道:“他是离荣国府远了,可他离那位周爷可近呐。在这周爷的地盘上,就算是条龙,也得乖乖盘着。把这些东西收好了,姐儿年前就要出嫁了,这麽好的东西,给她放到嫁妆里,也能让她在婆家长长脸面。”
婆子忙不叠地点头应道:“是是是,夫人考虑得周全,奴婢这就去办。”
贾环上了马车,回头看了眼县衙,想来县令夫人应该会满意这份礼。
这皮子是赵国基在驿站的时候问了周允,周允当时允诺要给他一张白狐皮子。昨天府城那边刚收到,因为周允有交代,便赶紧给送过来了。这狐皮品质上乘,一点儿都不比荣国府里出的差。
那狐皮是真的好,就是太贵了。他欠了周允的钱,又欠了一张皮子,这债是越欠越多了,他自嘲地笑了笑,我这算不算是债多不怕压身?
青山镇的里正叫赵树,家在镇子的北面,这里有家学塾,就是里正的举人儿子赵礼志开办的。里正的家是一座青砖灰瓦的三进院子,门楣上挂着“德泽乡里”的牌匾,显出一方乡绅的气派。
贾环带着礼上门,赵树自然不敢怠慢,热情招待。贾环却有些不自在,只是略坐了坐,便起身告辞了。
赵树也没留人,只是将人送出去的时候,忽然说:“我还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在县衙当县丞,改日再让他去拜访少爷。”
贾环上了马车後,这才反应过来,那岂不是说那日他见到的那个县丞就是赵树的儿子?难怪他们见到自己有些惊讶,因为他并不是简单的富家公子。
贾环拿起一旁的水囊,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水,又从怀里翻出帕子,将手心的汗渍仔细擦掉,刚刚赵国基还夸他行事稳重,待人处事应对自如。贾环心里暗自苦笑:什麽应对自如,谁懂我心里慌得不成样子了。
接下来就是去青禾村村长家,赵国基想着他自己去送个礼走过场就行,但贾环却说:“闲来无事,走一遭也没什麽,往日府里都不见得什麽山野风景,日後总要在这里生活,也就去这一回。”
贾环想着一是想着大家都是在一个村里头生活,日後他另有打算,打好交道也是正常的,另外的目的就是想去探探口风,关于租成田税的问题,毕竟这村里大部分的田地最後都是他贾环的。
车轮碾过泥泞的乡间小道,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贾环掀开马车帘子,初夏的风裹挟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扑面而来。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田野里刚插下的稻禾泛着嫩绿。
贾环说:“这景色倒是不错,还有多远?”
“转过前面的那个山坳就是青禾村了。”赵国基甩了下鞭子,老马打了个响鼻,加快了脚步。
就在这时,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从路旁的林子里传来。
“救命啊!放开我!”
贾环一愣,确定自己没听错,便说:“赵叔,我们去看看?”
赵国基勒住了缰绳,“三爷,小的去看看,您就别去了,万一危险可就糟了。”说着他就跳下马车,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奔去。
贾环不放心,还是跟了上去。
穿过一片灌木丛,眼前的景象让贾环倒吸一口凉气。一个身材魁梧的醉汉正将一个瘦小的姑娘按在地上,那姑娘的衣衫已经被扯开半边,露出雪白的肩膀。她拼命挣扎着,脸上满是泪痕,身旁散落着一个打翻的竹篮,里面的草药撒了一地。
贾环只看了一眼,便赶紧退开,移开了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