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允的话
次日,贾环躺在小榻上,刘娘子和周娘子二人低声说着邻里街道的一些趣事,贾环支棱起耳朵,饶有兴致地听着,手中的书翻了好几页,却没看进几个字。
忽然,铺子里传来一阵吵嚷,贾环好奇心起,探着脑袋张望,却什麽也没瞧见,心里犯起了嘀咕:谁这麽大胆,竟敢在周允的铺子里撒野?
不一会儿,赵国基领着一位身着蓝色棉布长袍的男子进来,笑着说道:“三爷,府里来人了,您一直盼着呢,今日可算到了。”
贾环正要起身,却被赵国基轻轻按住:“三爷莫动,您的脚伤还没好呢。”接着,他又转身对那男子介绍:“兄弟,这便是我家环三爷。”
男子赶忙躬身行礼:“小的孔哲,是琏二爷外头铺子的管事。此次受二爷重托,特来给琏三爷送些府里特意为您备下的物品。”
贾环连忙说道:“孔管事请坐,从京城一路赶来,路途遥远,辛苦您了。周婶,给管事上杯好茶。实在失礼,我这脚伤着行动不便。”
“不敢当,三爷坐着便好。”孔哲边说边打量着院子,好奇地问道:“听东家说三爷有一处庄园,这里是……”
贾环解释道:“我腿伤了,周老板好心留我住两日,这院子和铺子都是周老板的。”
孔哲是跟着周允的商队来的,一路上听了不少关于周允的事,知晓此人义薄云天,却也并非好惹之人,若不是他认可的人,根本不会理会。看来这位三爷真是有福气,竟能入得了周爷的眼。
孔哲略坐片刻,喝了一杯茶,便带着赵国基去马车上搬东西。
贾环打开一看,其中有些物件是赵姨娘凑出来的,还有二十来两银子,想必她把自己的首饰都典当了吧?还有林黛玉送的狐裘,以及《论语》《孟子》《资治通鉴》等书籍,书上的批注,有的字体娟秀,有的笔走龙蛇,一看便知出自高手。
贾环微微蹙眉,莫不是林如海的笔迹?那这几本书籍可就十分珍贵了。他怎麽不记得自己和林黛玉有过什麽深厚交情,竟能让她送如此珍贵的礼物。贾环轻轻抚摸了一下,便将书收在一旁。
低头又瞧见一套全新的文房四宝,孔管事说这是宝二爷新得的。贾环心想,莫不是贾政送来勉励贾宝玉,只是借了贾琏的手塞过来的吧?
贾环嘴角上扬,笑了笑。最後的五十两银子是老太太给的,孔管事还转达了贾琏托的话,贾环都记在了心里,这份情谊他领了。
周娘子给了赏银,孔哲临走前说道:“小的此行还有别的事,大约一个月後返京,三爷若有什麽要捎带回京的物件,小的一个月後再来取。”
贾环应道:“好。”随後让赵国基将人送出门。
周娘子帮着贾环收拾衣物,说道:“这棉被衣物虽是赶制出来的,但针脚细密,可见姨娘是用了心的。”
贾环垂眸不语,对于原身贾环和赵姨娘之间的事,他不予评价。赵姨娘虽爱争抢,也撺掇贾环做过不少事,但此刻远道送来的这些东西,终究还是饱含真情的。
若不是因为马道婆那件事,王夫人也不会对贾环下手,算计他分府。贾环不是原身,说不上多欢喜丶多恼恨,但他占了人家儿子的身子,赵姨娘他会照顾好的。他语气淡了几分,说:“这日头正好,洗洗晒晒,冬日就能用了。前些日子茍管事送了的料子,周婶翻翻,帮我都做成衣物,给姨娘做几套,老太太那边····容我想想想。”
贾母富贵,什麽好东西没见过?还得预备着给林黛玉丶贾宝玉丶贾琏送些回礼,也不知送什麽好。
“好,奴婢回去後便做。”周娘子见贾环脸上的笑意渐渐消散,便不再言语,默默将东西收拾整齐。
周允回到後院的时候,见贾环正在看《论语》,一手搂着更送到的金丝虎,他打趣道:“我眼瞧着有打算经商,这会儿又是打算考状元公了?”
贾环抿了抿唇,合上了书:“不过是闲着看看罢了,我志不在此。我有田産,来日再置办几个铺子,足够安身。”
周允的眸子满是探究打量着他,“你出身荣国府,即便你不考功名,他们还能许你从商?即便不为官,秀才举人身份也能护得你一二,你也不必事事都仰仗着荣国府。”
闻言,贾环不由得思索着周允的话,他好奇地问:“我曾听闻周老板早年年纪轻轻地就打下自己的商队,你当年没想过要换别的路子?”
周允瞥了他一眼,这小子是真糊涂还是说假糊涂?想到往事,他叹了一声:“我当年赤手空拳打拼,深知商路艰难。你可知为何商贾都要捐个官身?这世道,没有功名傍身,纵有万贯家财也难立足。”
见贾环沉默,他又道:“非是劝你弃商从文,只是这世道如逆水行舟。你今日觉得田産足够,来日风波起时,连自保都难。我也是瞧你是个伶俐有成算的,所以和你推心置腹,你莫要觉得我多管闲事。”
贾环摇头说:“没有的事,我知道你是好意劝诫,我会自己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