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学堂
贾环见她如此正式,不由得疑惑问:“郡主不必客气,但说无妨。”
林黛玉擡眸,目光清亮:“前几年,侯爷在北疆倡办广业堂,惠及寻常百姓丶无数寒门子弟。去年圣上亦是让人筹办分堂,我深居宫中,亦有所闻,颇受啓发。”
“我便想着,男子有广业堂可求学问道,为何女子却不能有一方专心向学丶明理修身之所?故此,我有心想要在京中尝试建立一所女子学堂。”
她顿了顿,继续说:“我将此想法禀明过皇後娘娘,娘娘虽未明确表态支持,却对我说,‘你既有此心,不妨去问问裕安侯,他当初是如何想起创办这广业堂的,又是如何做成的。’故此,黛玉今日特来请教。”
贾环听完,看向林黛玉的目光又多了几分欣赏与了然。
他没有直接回答林黛玉的问题,而是先说起广业堂最初建立的目的,如何设置诸如算学丶农桑常识等实用课程,都娓娓道来,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说完过往经验,贾环话锋一转,目光沉静地看向林黛玉,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郡主,创办学堂,尤其是女子学堂,绝非易事。在行事之前,环想先问郡主几个问题。您创办这女子学堂的初心究竟是什麽?”
“是仅为高门贵女增添雅趣,还是愿为更多阶层的女子开啓心智?您的决心又有多大?是否做好了面对非议与困难的准备?”
“再者,您希望这所学堂,最终能达到什麽样的成果?是培养几个才女,还是期望能潜移默化,稍稍改变一些女子之于世道的境遇?”
这一连串的问题,直指问题核心,让林黛玉不禁陷入沉思。
她纤细的指尖轻轻蜷缩,斟酌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虽轻,却异常坚定:“侯爷所问,振聋发聩,黛玉的初心,并非只为闺阁添趣,更愿天下女子,纵不能如男子般建功立业,亦能读书明理,开阔胸襟,不至困于方寸之地,徒贝春商丘,至于决心···”
她擡起眼,眸中闪烁着不容动摇的光芒,“既生此念,便知前路必有荆棘,但黛玉愿尽力一试。至于成果,不敢奢求能改天换地,但求能如星火,为後来者照一寸之亮,让更多女子知晓,人生于世,除却婚嫁,或另有他途可寻。”
贾环认真听着,眼中满是赞许之色,他一直觉得林黛玉是个很有才华,有灵性的女子。
他正要开口,此时,一旁的周允忽然出声,他提醒道:“郡主志向高远,令人敬佩,只是,女子入学堂读书,虽前朝偶有才女佳话,但成建制地设立学堂,必会引朝中守旧官员非议。牝鸡司晨丶有伤风化之类的攻讦恐怕不会少。”
“郡主以为当初环儿的纺织局为何是从中宫开始的?”
林黛玉与探春闻言,皆是一怔,陷入了思索。
林黛玉微微蹙眉,轻声道:“我曾听皇後娘娘提及,当今对女子立身持业,并非全然否定,认为女子若能有正当营生,明理自强,亦是好事。”
周允颔首,语气平和却切中要害:“皇後娘娘所言甚是,陛下确有此开明之念。然而政令推行,需讲求循序渐进。”
“环儿当初亦有惠及天下女子之想,但最终施行,却是从抚恤北疆烈士遗孀与孤女开始,以此为基,名正言顺,直至近年根基稳固,才逐渐扩展至寻常人家。”
“这其中关窍与步步为营的过程,郡主细想,当能明白。”
林黛玉冰雪聪明,立刻领会了他话中的深意,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如此···若我先行争取到几位德高望重的诰命夫人公开支持,初期只以教授琴棋书画丶女德女红等不易引人非议的内容入手”
“待根基稍稳,再逐步引入经史丶算学等实用之学,如此步步为营,或可减少许多阻力。此法是否可行?”
“郡主思虑周详,此法确实更为稳妥。”周允肯定道,随即神色转为凝重:“然而,眼下最关键的,仍是陛下的态度。唯有圣心默许,乃至支持,此事方能真正立得住脚,不畏风雨。”
林黛玉彻底明白了其中关节,郑重点头:“我知晓了。多谢侯爷与周大人指点迷津,黛玉知道该如何着手了。”
贾环见她对创办女子学堂一事确有决心,便又多提点了一句:“郡主可参照广业堂初期的章程,再结合自身情况细细斟酌。”
“有时,足够的利益共通,才能驱动人心,促成事情。郡主莫要觉得我这话说得俗气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