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李应安丝毫没有避着她的意思,既然李阑开口问,他就说:“我之前跟你说过我在一个废品场老人那里生活过一段日子吗,明天是他的生日,我打算和李枫去一趟。这个老人有两个女儿,但小女儿失踪了,以前报过案,但至今都没有得到消息。我想明天是他的生日,他肯定会对我们提起她的……”
听着李应安的话,李阑的面孔逐渐凝结成霜,变得严肃:“会不会也是被拐了?”
即便是不愿接受的事情,但这麽多年还没有消息,除去死亡,多半剩这种可能了。
“其实对于我的事情,我不死心,前几天又回去过一趟,但是……”想到之後发生的事情,李应安不禁失笑,“我感觉那里面的人都有点儿烦我了,他们总说在跟进,我不明白,只能乖乖听他们的话。老人的女儿的事情我也说过,得到的结果很不理想。”
找不到。
这麽多年都没有找到,如今难如登天。
“可是不靠他们,你又能怎麽办呢?”
李应安的嘴角强行牵起一抹笑,那笑容没有光度,勉强有些弧度,甚至在阴影的铺盖下,好似还有一层蒙蒙的颓丧挂在上面。
“算了,”他甩了甩头,连同轻微的声音也飘散在空气中,只有那暗淡无力的笑还服服帖帖地挂在他的脸上,“我只需要尽力而为吧,其他的,我还是听天由命了……”
这种近乎于失败的颓然是天生让人産生心疼的情绪的,李阑默默感受着,最後替他把不甘和无奈揉成呼吸,轻轻地叹了出来。
“倒是你,这麽晚了,你怎麽还在这里?”
李应安的问题提点了李阑,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下楼的目的。她环着灰黢黢的周围望了又望,没找到目标才解释:“等孩子。”
李阑任职的特殊教育学校前阵子转来一个女孩子。这个孩子今年十岁,是从福利院收养的,她不爱说话,被怀疑是自闭症,养父母从福利院收留她不久就被送来继续上学了。
学校是设有学生公寓的,不留宿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走读。
女孩子刚来报道时填写的是住宿的表单,可能是不适应新的环境,她每晚都会做噩梦,每天顶着两个乌青眼上下课,被同学嘲笑还算小事,上课时和蔫了的花似的无精打采,偶尔还歪倒在过道上,磕磕碰碰那才是糟糕透顶的事情。
为此学校与其父母商量,将住宿一栏改为走读,却不料没出几天,家长与学校电话反应,说孩子依旧如同在学校里那样,情况甚至更为严重。
因为是特殊教育的学校,这里格外重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毕竟身体方面不如其他活蹦乱跳,没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心理层次可不能再落人身後。
在期间,学校特意联系精神与心理学的专家为其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可沉默寡言的小女孩儿自始至终都不愿与医生交流,尤其是涉及福利院之类的事情,她始终闭口不提,只有在谈及饮食方面的习惯时,她才会干巴巴地说上两句——
小姑娘是素食主义者,她说她不吃肉。
但这项结果让她的养父母十分震惊,原因是在领养之前,福利院院长明确说过这个女孩子在饮食方面是最好养活的,肉蛋鱼奶都是吃得下去的,从来不挑食。
除此之外,她的养父母还说过,当初收养小姑娘就是因为她活泼开朗,且好像就是奔着他们夫妻去的似的。没成想回到家,她的性格就是一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变。虽然偶尔也会说几句,但每日加起来不过十句,这可把夫妇着急坏了,就怕小姑娘成自闭症。
对于上学,夫妻两人也没有对她有太大的要求,想着在学校既然也没精神,干脆想着休学一段日子,起码把精神养足再去。可硬是被小女孩儿给拒绝了,她明确表示学校是一定要去的,至于为什麽她也给了答案。
答案就是李阑。
小姑娘很喜欢李阑这个女教师。
李阑也不知道为什麽招小姑娘喜欢,用小姑娘自己的话说,那就是直觉。
人给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极为重要,李阑的外貌已经略胜一筹,何况她对待孩子们也有这自己独特的温柔方式。不像平时无所顾忌,面对学校里的孩子,她就像温婉知性的大姐姐,任哪一个孩子见着都会喜欢,尤其是女孩子。
对于这点李阑不敢茍同,只是谦虚地告诉我们,她确实是学校里最招小朋友喜欢的老师,她除去在学校任课思想品德,还包括舞蹈。喜欢她的孩子大都是女生,虽然其中也有男生,但数量和女生相比的话,她认为可以忽略这点。
她一直将原因归结于舞蹈。
学校里安排每日午休,而女孩儿都会趁这个时间与李阑同眠,虽然仅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但却要比晚上的几个小时睡得舒服。
见状,孩子的养父母便找到李阑,希望李阑能多陪陪孩子,这也是小姑娘的意思。
再三思索後,几人在校长与监控的见证下签订保证书,小姑娘就能和李阑过夜了。
“我好像看见她父母了,”李阑目视远方的眼睛忽然睁大,她看起来很着急,已经没时间再与我们闲谈了,“那我先走了。”
喧嚣的场面再度安静下来,李应安把目送李阑离去的视线抽回,照顾到旁边的我。
“那我们也早点儿回去休息吧,”他最後再回头看了看,“就先不管李又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