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和郡主疯狂报复江以澜的两天时间内,燕王的封地内的多个城池中都在上演这一幕。当地的百姓和部分贵族都升起了一股'还好自己没有出生在别的地方'的庆幸。等到流言发酵的差不多了,又有人满面愁容的在三教九流之地述说'绝密消息':当今皇上要削藩,要收回燕王的封地,统一指派官员管理地方。这话一出,城中的人顿时炸了。若是以往没有对比,不知道自己生活还算好也便罢了,上头的官员是谁也与他们无关。可现在,众人都清楚当今皇帝不作为,昏庸无能、残暴不仁、耽于美色,完全不管黎明百姓的死活。真要让他收回了燕王的封地,众人岂不是也要落得个有病不能医、有粮不能食、有衣不能穿的境地,最后流落街头,惨死无人收尸。于是乎,人们纷纷抗议。这时燕王就出来安抚众人:要相信朝廷,相信皇上。同时还隐晦地表示,只要有他燕王在一天,哪怕是倾家荡产,也要尽力让百姓吃饱穿暖。当地人对燕王的好感急剧上升。就在此时,又有消息传来:燕王据理力争,希望赵逾明不要削藩,但却惹怒了赵逾明,使得他意图派朝廷军队强制镇压。原因则是他挥霍无度,国库空虚,才想着通过镇压藩王、剥削民脂民膏的方式来弥补国库亏空。如今朝廷的先遣使者已经在路上。这消息一出,燕王封地内群情激愤,还有人公然表示燕王比赵逾明更适合当皇上。人们一开始先含蓄的表达想要燕王反了朝廷的意愿,而后见燕王'不为所动'、全然一副'一片丹心向朝廷'的愚忠模样,就开始在'普通百姓'的带领下游行请愿。燕王在府内听着外面的响动,笑得十分畅快。要不是怕太过失态,他真想放声狂笑。接连几日的好消息驱散了由永和郡主带来的坏消息,甚至还因祸得福。如今外界都在传,永和郡主之所以会传出燕王被鬼附身的荒唐言,是受赵逾明的人挑唆,意图分化众人,使削藩可以顺利进行。一开始听信谣言的人有多气,现在就有多拥护燕王。想到造成这一切的赵舒志,燕王双眼放光,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诚挚邀请:“沈少将当真是不得了,虎父无犬子啊!若沈少将不嫌弃,本王起事之后愿以正将之位相待,与你共谋大事。”为了增加可信度,快速与燕王达成共识,赵舒志假扮成沈嘉树,'现身说法'。只有这样,燕王才不会担心他是赵逾明派来试探他的人,也才会相信赵舒志一心为自己出谋划策只是想要报仇,并非别有用心。他故作推辞后,接受了燕王的招揽。见时机成熟,燕王终于出府,在人们的热情拥护和赵逾明的逼迫下,'不得已'正式宣布自立为王,公然叛出朝廷。被炮灰的将门皇后(55)对皇位有想法的不止燕王一个,尤其在这乱世之中,谁都有'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当燕王自立为王,开始收拢军队、大肆征兵,逐步带领军队朝京都城方向打去时,其他原本还犹豫不决的王爷们纷纷自立为王。除此之外,部分有野心的平民也都趁此机会,聚集流民揭竿而起。一时间,群雄逐鹿,烽烟四起。不过半月光景,有王爷打下了两座城池的消息便传得沸沸扬扬。赵舒志见状,在一次领兵征战中装作被杀,离开了燕王的封地,悄然回到自己的封地点兵点将。江以澜也功成身退,再次消失无踪,打算回丘山寨。——接连的噩耗传来令赵逾明怒不可遏,整个人显得越发暴躁。面对各地发生的兵祸,他在上朝时摔了折子,大骂朝臣无用,强行下令派兵镇压。然而朝廷军队虽多,可特别擅长打仗的、有赫赫功勋在身的皆被赵逾明忌惮夺权,那些武将不是被降职,就是被迫告老还乡。如今朝堂上的武将有近一半人全是他安插进去的。这些人其他本事没有,可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却是一点不弱。听到赵逾明强制下令,个个心中发怵,不敢吭声。赵逾明脸色铁青,用气得发抖的手指向朝臣。“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日里好处没见你们少拿,一到朕要用你们时,就全部装死不说话。既然这样,那就滚出朝堂,退位让贤!”气得失了分寸的赵逾明当即贬了部分人的官。御史台的文官见状,顿时上前请他三思,意图以死谏言。赵逾明放了狠话:“一个个白拿俸禄不做事,朕还留着你们做什么?三思?朕已经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