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42似是故人来
张晨和夏暮舟在不同学校读研,毕业後直接回家乡考公上岸,经熟人介绍认识了女朋友,工作与感情都很稳定。他去年春天办婚礼,夏暮舟去随了份子钱,祝福发自真心,仍不能免俗地哀悼了一下自己有去无回的礼金。
眼前的大学室友隐隐有了些发福趋势,看得出生活顺遂家庭美满。
“你在出版社做得怎麽样,现在一个月工资多少?”张晨问。
夏暮舟正往小碟里倒酱油,被戳到痛处,不小心放多了,“换个话题,怎麽上来就把天聊死了。”
原木推拉门打开,服务员端上寿喜锅,寿司卷和冒着冷气的刺身拼盘。饭店是夏暮舟选的,包间私密性好,适合聊天。
“哦,”张晨夹起一只甜虾,“我之前还在小红书刷到你的视频了,好像是华城书展的时候,那个祁季是你男朋友?”
万恶的大数据果然不会遗漏他的任何一个熟人。
“……不是,是我的一个作者,”夏暮舟面色如常,从刺身拼盘里挖走一大块芥末,置于酱油碟中用力搅拌,仿佛与它有仇,“什麽视频?发我,我去让博主删掉。”
“後来再看就没了,可能已经删了。”张晨并没察觉他的异样。
包间内陷入短暂静默。
两个人大学期间关系还不错,会一起打打游戏互借笔记帮忙带饭,毕业後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没有太多交集,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少。
但毕竟是同学,总归有旧可叙,加上夏暮舟绝不会让自己在的场子冷掉,没过一会儿,他们开始真情实感地吐槽各自的领导,打工人的悲欢在此刻相通。
“……唉,其实这个班上得挺没意思的,”张晨给自己倒了杯麒麟一番榨,“有时候也很羡慕你,能做喜欢的事情。”
“也就这样吧,”夏暮舟喝口梅酒,盯着杯中的青梅出神片刻,“不要美化你没走过的路。”
两人又东拉西扯地闲聊半天,互敞部分心扉,仿佛短暂地重返大学时光。
酒喝得差不多,张晨终于想起正事,“对了,我导师有本书,他要评职称,稍微有点急,之前联系的出版社出书周期太长,他让我帮忙问问。”
夏暮舟心道原来是送钱来了,“现在我们社里的补贴费标准是七万。”
张晨慷他人之慨,“这个不成问题,他可以给到十万,你再多要点他也能同意。”
“是你亲导师吗?这麽坑人家。”
“反正他们经费又用不完。我先把他联系方式给你,具体的事情你们聊吧,”张晨想起什麽,“说起来我导师一直没结婚,不会和你是一类人吧?那你们正好认识一下,他人很好的。”
乱点鸳鸯谱也不带这麽点的,夏暮舟刚喝的大麦茶差点喷了,“……我没这个需求,谢谢。”
他原本就打算请客,加上张晨也算是帮他拉了个选题,但对方执意付账,他拗不过。
“算了,反正我也没机会给你份子钱。”张晨情绪有些复杂,大概在感慨昔日室友的离经叛道。
他解锁手机时,夏暮舟瞥见壁纸,是张晨和他老婆的照片。
“那下次你们一起来玩,我请客。”
虽然彼此心知肚明,在成年人的语境里,下次的意思可能是很久以後。
夏暮舟加上张晨导师郑松风的微信,和对方沟通过基本情况,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郑松风不像某些高校学者那样喜欢端着架子,讲话客气随和,令夏暮舟心生好感。
郑松风要出的书是本民国时期小说的研究专着,十几万字的体量,不算多。夏暮舟收到文稿後看了一小部分,虽是学术研究却不枯燥,脉络清晰,笔触风趣诙谐,可读性很强。
他总觉得这名字似曾相识,于是顺手去豆瓣搜了搜,发现郑松风12年前出过一本民国背景推理小说《雾城》,此後出版的都是学术作品。
《雾城》被一千多人标记读过,评分8。8,评论区大多在遗憾作者就此退出通俗文学界,还有人问哪里能收到实体书。
出版这本书的,居然是云章。夏暮舟愈发好奇,点进自家公司系统查询,《雾城》图书信息的责编那一栏里,赫然写着韩静的名字。
如果是这样,郑松风出书为什麽不直接联系韩静,而是大费周章找到自己?
提交纸质选题表时,夏暮舟留意了一下韩静的表情,但她只是目光在纸上停留片刻,什麽也没说,微笑着把文件收好。
夏暮舟在办公室书架上没发现这本书,下班回家不抱希望地和祁季简述来龙去脉,问他的藏书里是否有。
“有,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出的。”出乎意料,祁季迅速点头,转身去找到书,递给他。
摩挲着手中有些泛黄的书页,夏暮舟想,祁季好像也挺适合当编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