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学长。”Lia点点头,“我看看时间安排。”摊位太多,她没法每个都细看。看了眼时间,她向摄影社成员道别,往院系方向走去。
手机“嗡嗡”震动了两下,Kakaotalk上跳出两个好友申请。【崔知恩申请添加您为好友】【土豆Cam申请添加您为好友】
一位用的昵称。。。。。。另一位,大概直接用了真名。她一一通过。“土豆Cam”很快发来消息:【土豆Cam】
梨亚学妹你好,我叫朴东佑,刚才那位学姐叫崔知恩。晚点我们会把你拉进摄影社的聊天群。^^【NeonL】谢谢学长,叫我Lia就好啦。
【土豆Cam】好的,Lia学妹^^哲学系设在文科学院一栋不起眼的三层小楼中,走廊的地砖看得出有些年头,墙壁上工整地贴着系务通知。
新生接待点设在一楼大厅,工作人员在长桌後引导签到与发书,现场是三三两两的新生,还有几位陪同的家长。Lia走近,在名单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签了到。
工作人员笑着递给她一本薄薄的手册,上面简要地介绍了哲学系的历史,还有选课相关指导。“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都写在里面,记得看看。”他提醒道。
Lia点点头,接过手册,礼貌地说了句谢谢。哲学系没有固定的班级,实行大班选课制。新生虽然在後台被归为同一“学年群组”,但实际每门课上遇到的同学都不尽相同。
除了强制要上的通识课程,大一学生所修哲学课程并不算多。如果单只从课时量来说,甚至算得上轻松。
Lia勾选完通识与哲学基础导论课程後,又额外跨专业选修了一门德语。
许多西方哲学原典用德语写成,尤其康德丶黑格尔丶马克思这些核心思想家的着作。即便已有韩语或英语译本,但语言一旦转译,语感与细节总归有偏差。
因而,德语是不少哲学系学生会跨选的科目。她并不指望短时间内掌握这门语言,但只要花费足够的功夫,总有一日她能自己逐字阅读那些着作。
一通安排下来,她也不过是周一到周三三天排满了课表,其馀时间多有空闲。她不由展望了一下轻松的大学生活。但开学不过两周,幻想就被打破——
课时不多,课後的阅读任务量却极大。单单大一上学期的《西方哲学导论》这一门课程,就涵盖了从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到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整个发展脉络。
课本只有薄薄一册,收录的也只是些原典片段,但教授布置的阅读任务却指向每一位重要哲学家的完整论着,几乎等同于并行修读数门“古典文献精读”课。
她由此不得不认识到,忙碌才是她生活的主线,甚至一度想在图书馆住下。夏青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忙。
她念的是经济学专业,提前申请了延世大学的新生宿舍,住进一间四人间,开学第一天就兴冲冲拍了房间的视频发给Lia。
比起学习本身,夏青对于学习之外的事显然要兴趣大得多,不同于Lia开学以来只堪堪加入一个摄影社,她几乎把年级上下的人都认识了个遍,每天不是在参加社团活动,就是在学生会竞选。
也因此常常在深夜十一点过後才回复Lia的消息,内容通常简洁到不超过十个字:Summer:今天活着Summer:活着打卡+1
Summer:食堂的海带汤,咸(图片。jpg)等她终于缓过精神,找出空档联系Lia的时候,春天已近尾声。*收到夏青消息那天,Lia正在图书馆。
她正学到《西方哲学导论》中关于柏拉图的“洞xue寓言”,笔记刚写到一半,手机屏幕便亮了。她本打算无视震动,等抄完这段再看,但手机嗡嗡响个不停——
【Summer】周五晚上有个联谊来不来你不用说话也行我来cover接着又是一条——【Summer】明洞ILATE咖啡店7点
有四个男生,延世经济系一年级,其中一个非常帅!!!再下一条:【Summer】真的很帅,一定要来!!我再找两个女生凑凑
Lia盯着屏幕,沉默几秒,嘴角微微抽了一下。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夏青的急迫。这几条消息加起来,几乎抵得上她最近一个月发来的分量。
眼下是周四下午。到周末为止,她需要完成一篇短文写作,还需要去公司确认其中一首OST的後期混音。她手指悬在输入框上,想了几秒,最终还是敲下:【NeonL】
我考虑考虑到底有多帅,求图(星星眼。jpg)对面几乎是秒回:【Summer】好好好!!!记得穿个漂亮裙子!没图,直接当她同意了。Lia扶额。
她就知道!但苦于确实对夏青口中的“很帅”好奇,于是也只好回个表情,又继续埋头苦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