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述一个中年画家在妻子过世後陷入长期创作瓶颈,情感封闭,逃离到一个海边镇子。他每日到镇上的老咖啡馆,坐在固定的座位上素描,镇上的人都将他视作一个怪人。
俞承浩饰演的,是在咖啡馆打工的青年泰宇。他家境拮据,父亲早逝,母亲体弱,妹妹还在求学。尽管不甘心一辈子困在小镇,但现实和亲情的重量,让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摄影梦想。
两个人在咖啡馆中産生交集,通过一次次的对话丶交谈,慢慢建立起微妙的联系。这是一则关于“留下”和“离开”的故事。
画家无法离开对亡妻的执念,逃到了小镇;泰宇则困于现实责任,无法离开小镇。小镇既是囚笼,也是庇护;既是停滞的时间,也是沉默的救赎。
俞承浩对这个角色格外上心,光是人物小传就写了三个版本以上。饰演画家的,则是刚刚凭借作品摘下青龙奖最佳男配的柳诚龙。
从剧本创作到人物选角都不难看出导演的野心。最後一幕拍摄在海边,时间已近深夜。Lia到达片场时,导演正好喊了“Cut”。“辛苦了,杀青!”
海滩上传来一阵欢呼。夜里的海幽深壮阔,海风夹杂着咸湿的空气,扑面而来。远处点点渔船灯火,与沙滩上这一小群人遥遥呼应。
工作人员互相拥抱丶击掌庆祝,有人递上花束,摄影助理举着相机捕捉最後的合影。俞承浩手抱花束,耐心与每一位剧组成员合影。
Lia站在人群边缘看着,忽然觉得心里安定了许多。他就像她的“小镇”,像停滞的时间,让她可以暂时逃离外面的风暴。崔经纪人先注意到她。
“蛋糕已经到了。”他走过来,礼貌地打了个招呼。
虽然时间过去这麽久,他们之间仍谈不上熟悉。大概是因为她一向安分又配合,除开最初见面时的那场谈话,之後的时间里,两人都维持着得体却疏远的距离。
“谢谢您。”Lia微笑着点头。她请崔经纪人以俞承浩名义定了剧组的杀青蛋糕,虽然和她不甚熟络,却总是在最关键的地方给了配合。
俞承浩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他笑着点头,迅速应付完最後一张合影,抱着花快步朝她走来,眼里写满了不加掩饰的欣喜。“怎麽来了?”他低声问。
“杀青不是大事吗?”Lia笑着看他。“直播还顺利吗?”俞承浩把花递给崔经纪人,擡手拉住她的手。她神情微黯,迟疑了一下:“嗯,还行。我们是要去哪?”
“去海边。”他轻快地说。他们就这样并肩走着,听着海浪一波波拍打岸礁的声音。空旷的冬夜把一切都拉得很远,呼吸间满是海风咸湿的味道。
她张了张嘴,关于金宇灿的那件事哽在喉头,终究没能说出口。偶尔,她也会觉得他们的相处方式似乎有些问题。
她一向习惯报喜不报忧,不管是对家人,还是朋友,而他一向话少。两个人似乎都已经默认了这种模式——自动过滤生活中不好的部分,希望自己是那个能分担的人,却又都不愿把麻烦带给对方。
他们都太早学会了如何像大人一样独自处理问题,却始终学不会像孩子一样安心依赖丶坦然求助。
也许他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太过相似,谁也没有开口去打破这层默契的沉默。“真可惜,这两天一直没空看。”俞承浩忽然叹了口气。
“我也没有出演啊。”Lia有些好笑。但刚说完,又想起了金宇灿,笑容没能维持下去。
“阿尼,你花了很多心思在里面,那就是你的节目。”他说着,轻轻握了一下她的手,像是在替她打气。Lia忽然就觉得有些鼻酸。
“。。。。。。嗯。”她轻轻吸了口气,低声说,“好累啊。”俞承浩以为她在说行程,露出几分歉意:“米样,本来今天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的。”
Lia摇了摇头,没再解释。他们一路走到岸边的一个小观景台,护栏上结着薄霜。俞承浩先一步走过去,用袖口试探性地擦了擦栏面,回头冲她招手。
她迟疑了几秒,还是走过去,站到他身边。“上一次来海边,好像是很久以前了。”他看着海面说。“。。。是说高中的时候吗?”
“嗯。”他的声音被海风吹散,断断续续地飘进耳里。“杀青感觉怎麽样?”Lia想了想,轻声问。
“有点不真实。”他认真地想了想,“就像是。。。。。。从另一个人的人生里被抽离出来。”
仿佛在很短的时间里过完了另一个人的一生,某些时刻你甚至觉得,那个人才是真实的自己。“然後会突然觉得空虚,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麽。”
他擡头望向远处。海面与天际浑然一体,只能看见稀疏的几盏渔船灯,在夜里一闪一闪。那光影仿佛很远,又像随时会被风吹散。
“那你现在不就已经活过好几辈子了。”她轻声打趣。“嗯。”他转过头笑了笑,“但是我最喜欢现在。”
拍戏的事她了解不多,他们难得这样坐下来,谈论那些她并不了解的生活与角色。两人肩并肩坐着,看着无边的黑海,偶尔有风吹过来,把夜色卷得更深。
时间好像被拉长了很多,又像只是安静地停驻在这一刻。他们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人,却也是世界上最陌生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