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娴特意贴了银钱,请杭州的伢行给那婆子介绍一份远在泉州府的差事。
那婆子得了十倍的银子,当即欢天喜地登上前往泉州府的客船。
送走稳婆,楚娴抱着小阿哥,与婉凝二人站在渡头,心内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娴儿,我们去海宁县定居吗?还回京吗?”婉凝忐忑不安。
“我们在海宁县住几年,你若住的习惯,我们就呆在海宁县。”
古代出远门都需当地官府出路引,楚娴担心她与婉凝的假身份被揭穿,不如待在原籍长居。
“我待的惯,江南富庶,人杰地灵,我早就盼着来江南,从前随御驾下江南,我还去过江宁府和苏杭。”
“娴儿,我们再买一座靠河边的青砖灰瓦小院,我钓鱼可厉害了,今後你喝的鱼汤我全包。”
“好呀,那今後你一日三餐我全包。”楚娴莞尔。
“嘿嘿,那我捡着大便宜了,你烧的菜比御厨好吃。”
“你当个厨娘也成,我理账好,寻个女账房的活计正好。”
二人说笑着憧憬未来,踏上前往海宁县的客船。
烟花三月,楚娴抱着小阿哥坐在门前,看婉凝在河边钓鱼。
“娴儿,昨儿主家夸我账目做得好,下个月开始,要多安排几个铺子的账目给我。”
“那是好事,今日还真是双喜临门,陈大叔那替我介绍一份好差事,每日清晨去给一户富户人家做糕点。”
“是什麽人家?在哪?姓谁名谁?”婉凝面色凝重站起身来。
“老陈头不靠谱,你小心些,我赚的月钱还养得起你和晖儿,你别瞎操劳。”
婉凝心有馀悸,犹记得老陈头上个月给娴儿介绍一份奴婢的差事,去了才知是给倚红楼的妓女端茶递水。
那些个恶心嫖客的眼珠子都黏在娴儿身上,她气的连夜替娴儿辞去那份破差事。
“哪儿有你养家糊口的道理,老陈头说是隅园陈家的买卖,陈家长房三公子临近赶考之时病倒,夫人特意为三公子聘个好厨子照料。”
“卯时到主家做糕点,辰时归来,主家给早膳。”
楚娴对这份差事很满意,从早上六点到十点将主家需要的白案糕点做好就能离开。
一个月的月钱有三两银子之多。
头两月的月钱要分给老陈一半当介绍费,第三个月开始,她能实打实赚三两。
她与婉凝最後的积蓄用来买下这座小院子,再无长物。
带着孩子着实不便,没人愿意聘请带着孩子的女子当差。
这两个月都是婉凝撑着这个家,每每瞧见她愈发憔悴瘦削的面容,楚娴愈发坐立不安。
“这份差事听着不错,你出门恰好我能照顾晖儿,你回来恰好能接上,只是老陈头介绍的差事,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婉凝搓搓下巴:“娴儿,要不还是别去了,回头我让陈木匠做个小推车,你做好糕点拿到集市卖?”
“不用自己去,我做好糕点给张大娘卖,她日日都去集市卖炒面,昨儿让我低价卖点心给她,我答应了。”
“张大娘又喊来做夜市的好姐妹陈婶一起买,我给她们每斤糕点便宜两文钱。”
“等咱攒够钱,买一间铺面自己卖糕点。”
“哎呦!鱼来了!”婉凝满眼喜色收线:“是鳜鱼!桃花流水鳜鱼肥,你瞧瞧这鳜鱼多肥美。”
“看来咱买下这座毗邻书院的宅子还买对了,你瞧瞧你耳濡目染都能背诗了。”楚娴打趣。
“甭提了,那些酸书生日日起的比鸡还早,歇的比我还晚,我不但能背诗,我还会背论语了都。”
“古有孟母三迁,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读书人明事理,选读书人当邻居不会错,今後晖儿还能送去书院里蒙学。”
“对了,我还接下书院每月初一的糕点单子。”楚娴满眼笑意:“还有两个夫子的午膳与晚膳,明日开始,由我来做。”
“那两个夫子从前不是去巷子口的饭馆子吃饭吗?一月结一次。”
“饭馆子关张了,两个夫子每日两顿饭,逢年过节还无需准备,一顿饭只需准备三菜一汤,两素一荤,一月给一两二呢,我若不接下,做梦都会被气醒。”
“这买卖划算,那今後我多钓鱼,拿鱼去巷子口周屠户那换肉,能省下买肉的银子。”
“明儿去抓两只鸡养着下蛋,鸡蛋也算荤菜,嘿嘿。”
“你再多加个青菜,今後晖儿去书院蒙学,夫子们也能对晖儿多照拂些。”
“礼多人不怪,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来而不往非礼也。”
“啧啧,婉凝夫子,你这文邹邹的张嘴就来,愈发伶牙俐齿了。”
“诶诶诶,娴儿,我与你说件正事,书院那陈夫子,模样周正,年方二十三,还没议亲,他对你说话之时,比对旁人温柔哦。”
婉凝笑嘻嘻朝着娴儿眨眨眼。
婉凝话音未落,隔壁书院郎朗读书声再次传来。
“哎呦不得了啦,今日鳜鱼炸窝哩,瞧瞧这一条更肥美,少说有二斤重。”婉凝满眼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