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嘉宾们入住的小楼相比,学校的建筑高大崭新,仅有一栋教学楼,三层,白色的墙壁,窗户明亮,操场上还有跑道和绿油油的人工草坪。
“我还以为这里会是老房子,泥泞的操场,破旧的教室,没想到环境这麽好。”林天宇看着窗外说。
“这所学校是去年新建的,山区虽然较为封闭落後,但教育不能耽误。我们来的这条路也是新修的,放在几年前,学生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三个多小时。”李刚科普道,“环境改善了,学费和餐费也由国家补贴,教学资源也要跟上,所以才有了我们的捐书活动,每年也会有老师前往支教。”
嘉宾们感慨地点头。
正午时分,吃过午饭的学生三三两两从食堂走出来,她们统一穿着朴素的校服,年龄分布在几岁到十几岁之间,好奇地看向缓缓驶入校园的大巴车。
车里,洛洛瞪着大眼睛看外面。
沈芷月怕他不明白这里是什麽地方,特意向他解释:“洛洛,这里是学校,人们小时候都要在这里上学,长大後离开学校才会去外面工作。”
洛洛天真地理解道:“所以洛洛也要来这里上学,洛洛变成大人以後,再像妈妈一样工作。妈妈,洛洛工作後也会有自己的小狗吗?”他的思维开始发散。
“洛洛想养小狗就可以养。”沈芷月说,“但洛洛不在这里上学,录完节目以後,妈妈会带洛洛回城市上学,这里是山区,山区的孩子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经济条件差一些,需要有馀力的人多给予她们帮助。她们出一趟大山很难,有些孩子的爸爸妈妈去外地打工,一年到头都见不上一面。”
她尽量用通俗的预言给洛洛讲明白山区的情况。
洛洛一下子理解了,一双眸子水润润的:“一年都见不到妈妈一定很难过,洛洛也想帮她们,把洛洛的食物和玩具分给她们,让她们开心,洛洛也可以陪她们玩。”
沈芷月答应:“好,都听洛洛的。我们这一趟给山区的孩子们带了很多书,这里的孩子虽然生活艰苦,但大都早早独立,能干,等她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一定能走出大山,过上更好的生活。”
镜头录下了两人的对话,观衆感慨道:
【洛洛好善良,自己也是孤儿,还想帮助其他的孩子。】
【洛洛很在意山区孩子见不到妈妈,是不是想到自己没有真正的妈妈陪着了,好想哭。】
【芷月说得真好,我也想捐一点钱和书了,助力山里的孩子走出去,拥有更好的未来。】
【芷月说会带洛洛回城市上学?是我理解的意思吗?她要收养洛洛吗?】
【不是吧,芷月应该说的是送洛洛回福利院,然後福利院统一安排孩子们在城市学校上学,虽然我情感上希望洛洛被收养,但理智上知道不可能。】
【说到底只是一档综艺,也不能道德绑架芷月收养洛洛吧。】
【唉,综艺总有结束的一天,洛洛最终还要回福利院的,这麽一想我突然有点难过……】
大巴车停下,工作人员把书箱和拖车一一搬下,学校里的老师也来帮忙。
头上生出白发的中年男人是学校校长,他指引着工作人员进入教学楼:“一楼这间教室是我们准备的图书室,专门存放书籍供学生借阅。”
图书室里没有窗,光线昏暗,书架打扫得一尘不染,架子上的书很少,大多是儿童读物,封面上贴着标签,写明每本书的捐赠机构。
这所学校不止有小学生,也有初中和高中生,这次A大捐赠的书籍更适合大一些的孩子阅读,填补了图书种类的空缺。
书箱搬进来,暂时放在教室前,这些书还要编号和登记後再放入书架。
校长给搬书的工作人员递了几瓶冰水,又对嘉宾们说:“谢谢各位为我校学生捐赠的书籍,你们吃午饭了吗?没吃的话我先带你们去食堂。”
“我们还没吃呢,麻烦校长指路了。”程静竹代表衆人说。
校长道:“不麻烦,我和老师们也没吃饭,正好我们一起去。”
学校厨房在校园东侧,是一栋窄小的平房,窗口朝外开。
用餐的地方是在室外搭建的简易大棚下,几列木桌木椅,颜色各异,甚至配不成套。
嘉宾们排队来到打饭窗口,每人领一个大瓷碗,打上米饭,再自选几道菜加到碗里,还可以领一碗米汤。
菜都是大锅菜,放入碗里混杂在一起,卖相不那麽好。
打饭阿姨打量着这些光鲜亮丽的外来人,不知道她们能不能吃得惯。
贝贝戳着碗里黏糊糊的饭菜,没什麽食欲,但她懂事地没有说出来,无声地看了程静竹一眼。
程静竹轻声催促:“吃吧。”
洛洛打好饭,抱着自己的大碗坐上餐桌,拿起筷子和勺子埋头干饭。
他的肚子都饿坏了,而且这个饭闻着好香!
他变成人以後,跟着妈妈吃了许多精致的菜肴,但按照他以前的口味,还是米饭和菜这样拌在一起最好吃!
洛洛吃得狼吞虎咽。
一同吃饭的老师和打饭阿姨的视线都落在洛洛身上,笑他可爱。
上一期在餐厅,因为饭菜美味,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洛洛在其中并不惹眼,现如今,其他人都吃得勉勉强强,衬得洛洛吃饭格外香。
他吃完一碗还想要,自己举着碗去找打饭阿姨。
沈芷月不放心地跟上他,对阿姨说:“他差不多吃饱了,少给他盛一点就行。”
洛洛拿到半份饭,委屈地小声哼唧两声。
-----------------------
作者有话说:祝大家八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