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靠红楼在现代发家致富[穿书 > 第18章 第十八章(第1页)

第18章 第十八章(第1页)

第18章第十八章

诗社便在这意外插曲中散了。怜春带着新得的玉佩和晴雯,辞了衆人回去。一路上,常嬷嬷喜忧参半,喜的是姑娘露了脸,得了彩头,还添了个厉害丫鬟;忧的是怕因此得罪了宝玉和怡红院衆人。晴雯则默默跟在後面,低着头,不知想些什麽。

消息很快传开。赵姨娘听闻,先是骂怜春“瞎出风头”,听说得了个宝玉身边的大丫鬟来,又觉脸上有光,嘟囔着“总算有点用处”。

果然,次日,王夫人便叫了怜春过去。并非兴师问罪,反倒是细细问了昨日诗社情形,又看了那幅画(怜春已提前临摹了一幅相似的,将原稿收好),点头道:“难为你,小小年纪,倒有这份心思和笔力。既然宝玉给了你,晴雯那丫头便拨给你使唤吧。只是她性子烈,你需得约束些,别让她生事。”

怜春一一应了。从王夫人处出来,竟又遇着贾母跟前的大丫鬟鸳鸯,笑着传话:“老太太听说五姑娘画得好,得了彩头,心里喜欢,让五姑娘得空去给她老人家瞧瞧呢!”

这却是意外之喜。怜春忙应了,回房精心准备了两日,拣了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带着那幅临摹的画作,由鸳鸯引着,第一次正式去拜见贾母。

贾母正歪在荣庆堂暖阁的榻上,与王夫人丶凤姐儿等说笑。见怜春进来,便招手笑道:“快过来,让我瞧瞧我们的小才女。”

怜春上前规规矩矩磕了头,贾母命人拉起,揽到身边坐下,细细打量她,见她衣着素净,举止沉稳,眼神清澈,便先有了两分喜欢,问道:“多大了?”

“回老祖宗,今年十岁了。”

“平日都做些什麽?”

“回老祖宗,平日里跟着嬷嬷做做针线,偶尔认几个字,胡乱画几笔顽罢了。”

“听说前儿个在诗社,画了一幅好画,连你宝哥哥都比下去了?”

怜春忙道:“老祖宗谬赞了。不过是哥哥姐姐们让着我,我胡乱涂鸦,侥幸得彩,当不得真。”便让丫鬟将画呈上。

贾母戴上眼镜,仔细看了半晌,点头道:“嗯,笔力是嫩些,但意境是好的,难为你小小年纪,想得深。这蝴蝶尤其画得灵动。”又问了些家常话,怜春一一恭敬答了,不卑不亢,言语得体。

贾母见她虽养在赵姨娘身边,却无半分轻狂,反而沉静懂事,心下更喜,对王夫人道:“我瞧着这孩子倒好,安静,不惹事,心思也巧。比她生母强多了。”又赏了怜春一对金镯,两匹妆花缎子。

王夫人忙笑着应和:“老太太说的是。怜春儿确是省心懂事。”

凤姐儿也凑趣夸了几句。

坐了片刻,贾母便显出倦意。怜春知情识趣,忙起身告退。贾母点点头,对鸳鸯道:“好生送五姑娘出去。日後常让她过来给我解解闷。”

自此,怜春才算是在贾母跟前稍稍挂了个号。虽不如宝玉得宠,却也不再是那个完全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庶出姑娘。

带着赏赐回到小院,晴雯已收拾了包袱过来,正式成了她的大丫鬟。看着晴雯那张艳光四射却带着几分不驯的脸,怜春心中百感交集。这一步,险是险了些,但终究是迈出去了。日後如何护得晴雯周全,如何在这府中一步步站稳,路还长得很。

窗外秋风萧瑟,已有凉意。怜春拢了拢衣襟,目光落在窗台那盆愈发青翠的“春涧草”上沉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