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会给你做测试,还会用个什麽机器来扫描你的脑子。”袁野站在Z先生身後,他们面前是一张巨大的落地镜。在一年之前,他们曾在这面镜子前练习如何让“养猴子的老钟”成为不茍言笑的Z先生。
现在,他们正在镜子面前,练习如何让“阿囡”成为Z先生的一部分。
Z先生像一个没有那麽自信的作者,不无羞赧地演习自己在那本昆曲教材里学到的一举一动。他眼波流转,看人的眼神总带些迟疑和犹豫;上唇和下唇之间露出一点白白的牙齿,说话时显得笨拙而缓慢,有一些娇憨的意味。
袁野站远几步,像第一次读到某篇故事时那样,冷冷地审核着作者的表演。
“阿囡不是这样的。”他犀利地指出,阿囡早就不是小女孩了,她和Z先生一起经历过童年丶青春期丶婚姻丶爱人的溘然长逝,她是一个沉默寡言丶粗笨丶力气很大的女人。
“大概应该是,像胖姆妈那样的人。”话说出口,袁野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言,小心地看了一眼Z先生,毕竟此时离Z先生的母亲去世不足两周。而Z先生完全没察觉到这一点,提起胖姆妈,就像提起一处远在天边的景点——他仿佛是被黑导游带去的游客,只为能逃离那处景点而庆幸,决计不会想念那里分毫。
他略一思索,嘴角一边下耷丶一边勾起,立刻有了胖姆妈那种又卑又亢,既想讨好所有人丶又看不起所有人的神态。也许是袁野的错觉,竟发觉镜子中的Z先生鼻梁开始变得崎岖丶高挑,嘴唇上也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浑浊感。
“阿囡”在他们的练习中,越来越立体。
每隔几天,有关“阿囡”的细节就会增多。他们坐在飞扬的鸽群中谈论丶走在灯光昏黄的小巷中谈论丶在钟念念观看《猫和老鼠》时谈论丶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谈论。他们不怕给人听到,即便有人听到,也只会以为这是两个异想天开的人在争论小说中的人物。
“你想想看,一个能坚持写几十年日记的女人,内心一定很细腻。”对于“阿囡”的性格和喜好,他们各抒己见。袁野认为,阿囡应该是一个带有粗糙质感的女人,可以大咧咧地杀鸡丶砍鱼;而Z先生则坚持为她保留一点柔和的地方,“她绝对不能是一个只关注菜价丶艳俗的女人。她得有点儿与衆不同的地方。”
在他们一言一语的增补中,“阿囡”的轮廓渐渐清晰——她喜欢吃一切气味强烈的东西,猪大肠丶香菜丶折耳根,而Z先生几乎对这些敬而远之,她要用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曾经来过。她是悬疑小说爱好者,Z先生每写一章,她就会看一章,有时还会抢在Z先生前面,在纸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为了让这些细节变得更有质感,袁野找出了Z先生最早送过来的手稿,他惊讶地发现,上面的字迹确实出现过两种形态。有时同一篇故事中,前一句话和後一句话就像是换了两个不同的人来写。
“巧合。有时我写得累了,会换一只手写。”Z先生解释说,自己小时候曾是个左撇子,给胖姆妈生生地打过来了,不过,作为反抗,大学之後他继续练习了左手写字的本领。
在袁野的建议下,他们还为“阿囡”补充了一些小小的偏好——收集布娃娃。袁野从旧货市场买来了好些肢体柔软的娃娃,有些娃娃颇具有年代感,玻璃珠似的绿眼睛丶交缠在一起的金黄色长发,嘴唇涂抹得猩红,却穿着婴儿的小肚兜。
“你呢,就是从这些小事上发现‘阿囡’的存在的。”袁野成箱成箱地给Z先生家里搬来旧布娃娃,钟念念对它们感兴趣极了,经常把它们反复排成一条直线。
除了旧布娃娃之外,Z先生的家里不动声色地多出了女人的鞋子丶旧式的连衣裙,连洗发水和沐浴香波都开始变成带有玉兰花气息的了。这还给袁野带来了些小小的麻烦——妻子嗅出了他衣袖上的幽幽香气,曾责问过这样的香味来自哪里。
“嗨,当然是老钟,就是Z先生。这个人,很复杂。”袁野对整件事守口如瓶——在新作品问世前,保密也是编辑的职责之一。
妻子不置可否,只是在深夜里翻转叹息,温暖而粗粝的手搭在他的肩膀上,“Z先生这个人,真的存在吗?”
“不存在,不存在。就是老钟嘛,是我给他打造的这个形象……”说着说着,袁野顿住了,他发现妻子问得这个问题很具有哲理性。他在黑暗里睁大了眼睛,想和妻子好好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而妻子早已陷入睡眠。
他闻着自己手腕上残留的玉兰花香,有些怔怔地想:既然我们可以凭空创造“阿囡”,那“Z先生”到底是本就存在的还是创造出来的?
3。
如Z先生所料,小柳在医院的不屑一顾只是假象。
窃听器的事情让小柳和彭警官迅速找到了突破口,他们从本市一家兜售窃听器材的小店里找出了Z先生的购买记录。
“他们会来的,就是今天,已经给我打过电话了。”坐在镜子前,Z先生仔细整理自己的鬓角。
袁野感到外面好像要下雨了,气压无端地沉,空气里晃荡着满满的水汽。
“我有个问题没想明白。”他十指交叉,要理顺这整个故事的逻辑,“阿囡杀害这些女孩,到底是为了什麽?她总要有个理由。”
Z先生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他正在给干裂的嘴唇细细地抹上透明唇油。
“为了收集‘布娃娃’。”Z先生笑笑,继续自己整理容表的动作。
袁野从镜子里追随他的目光,看到了床下那群坐得笔直的布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