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惊喜三连
很久以後,我还会记得这个夜晚。
许多人曾告诉我——
今夜不要来。来了不要看。看了不要急。
可惜,我的位置太好,想看见的不想看见的——
都到眼前来。
郝思倍的身旁,是一个外国人。
在这五十多个国籍到处转的上海租界,看见一个外国人,并不稀奇。
稀奇的是,那外国人与郝思倍站在一起,竟有几分相像:他们的五官均立体而凌厉,浅色皮肤丶深陷眼眶,高而窄的鼻子丶薄而利的唇形。
这陌生人的相貌,对我来说——
我不是在肉麻,但这位哥哥,我上辈子似哪里见过!
他一步步往舞台上走,灯光打在他的身上。这轮廓,这身影,这模样……
我搜索着我的回忆。
是他!
上辈子——在电影博物馆。
那是一个下午,我手捧一杯奶茶,走进一个展厅。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那展厅里,有一面长长的时光墙。电影长河中,一个个曾掀起浪潮的身影,于光影中留存。
在1909年的那面墙上,写着“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成立”。
上头,有一张模糊的合照:亚细亚影戏公司全员合影。他,就在那上头。相片里的他,褪去了颜色,看不清面容。
在展厅中经过时,谁会记住呢?这历史的角落中,那模糊的身影。若步伐稍快些,一口奶茶的功夫,也就擦肩而过。
此刻,他却无比清晰。
仿佛活生生的丶从那模糊相片中,一跃而出!
他经过我时,甚至有微风一阵,扫过我身旁。我清晰闻到,他身上的淡淡烟草味,还有那西装衣料丶熨烫过後的清香。他大步朝前,皮鞋踏过地面,震动传到我脚边……
这样真切,这样鲜活。
一时间,我忘了利益争夺,忘了此行为何……
是他——
本杰明。布拉斯基!
而我怎麽会忘了,在他的资料里,还有这麽一句话:布拉斯基入美国籍以前——原是俄国人。
我想起郝思倍那带着俄国口音的英语……
那郝思倍,葡籍俄国人。
布拉斯基,美籍俄国人。
亮点自找。
布拉斯基走上舞台,在衆人中央。
他向台下,轻一挥手,朝郝思倍的方向——
深情地致以一礼。
*
安迪让我别来这儿,是对的。
亚细亚影戏公司的开业大典,像个大盲盒。
每拆出一件礼物,都是一个惊喜。
我的第一个大惊喜,来自台上的布拉斯基——
他上台,先说的英文,再说的中文:
“各位尊贵的来宾,欢迎来到亚细亚影戏公司的开业典礼!”
影史没错:布拉斯基是个语言天才。他精通几国语言,来中国後,还学会了四种方言。先说了一番客气话,又说了一番恭维话。
然後,如同影史记载,布拉斯基曾于多国流浪,啥都干过。
多年阅历,练出一手炉火纯青的画功——
最最擅长画大饼。
画饼的滋味,我也不是不熟。
某年某月,某电影节。那时的电影圈,格外热乎,贼能烙饼——
XX之夜丶霓虹酒会丶小龙虾宵夜场里,影视飞跃出圈,金融圈丶科技圈丶房地産……通通入圈!
随便进个场子,都是我亲戚家里的矿丶我朋友公司的壳,开口闭口小马哥,张嘴闭嘴RobinLi……
一礼拜时间,大大小小的公司,发布了两百多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