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1909禁毒会议地点 > 第五十二章 乱我心者(第1页)

第五十二章 乱我心者(第1页)

第五十二章:乱我心者

一八九八年的香港,十二月是难得的好天气。

冬日阳光晒得和暖。远离了北方的寒意与萧瑟,这亚热带海洋性的气候里,温度恰恰好。

既不湿冷,也不闷热。空气中,尽是慵懒与温柔。

可惜载淦的父亲,要出门去杀一个人。

这一年是农历的戊戌年。遥远的京城,刚结束一场流血的政变。

由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利益。最终,光绪被囚,六君子被杀,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血腥落幕。

慈禧出动三千兵马,关闭京师九门丶封锁京津铁路,要将维新派一网打尽。

而载淦的父亲得到消息:罪魁祸首之一康有为,在英国人的保护下,逃到了香港,还拿出一份据说是光绪皇帝的“衣带诏”,在此招兵买马,打算东山再起。

现代人去香港,可能带几箱奶粉丶代购个手表。

而载淦他爹,依了太後旨意,要把康有为的人头,装箱带回。

——当然,得是正品。

他差一点就成功了。

康有为的寓所附近,早已布下了清廷的人。对这条街,他们已观察许久,就等此刻,行人最少的时候,四面包抄进去。

可他们冲进康有为的公寓时,却发现公寓里除了康有为——

对面还坐着一位少年。

少年的年纪极轻,却不怒自威,眉宇间自有一份霸气。

身後却整肃地跟着一衆随从。随从之首,是一名五大三粗的汉子。那汉子只有四根手指,他对少年一举一动极为关心,一脸钦佩,恭敬地对这位分明比他年轻许多的少年——

喊着“三爷”。

载淦父亲的人,才刚进门,就被这“三爷”设下的埋伏,通通制住。

他们原地不动,听少年与康有为谈笑风生,说着政体的改良当如何贯彻,维新的主张应如何实施,救出皇帝後当如何夺权……他们堂而皇之地大逆不道,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少年话里,提到了“帮主之命”,说江淮帮衆,都将拥护君王。

“盐帮虽在江湖,但时刻忧心国事。覆巢之下,安得完卵。为国投身,方是弟兄们的心愿!”

那四根指头的随从,站在少年身边,一脸崇拜。眼中还微微泛红,不住地点着头。

载淦的父亲,没有带回康有为的人头,却只为慈禧太後,带回了少年的一条口信:

“秋间将整我六师,会师江淮;取道北上,以清君侧”。

翻译一下:等着,回去就打上京城。

*

一九零零年的扬州,多雨阴沉。

载淦突然醒了过来。

窗外雨声未息,他发现有些不大对劲:隔壁房间里,竟听不见往常父亲的咳嗽声。

他回到父亲身边,已有些日子。父亲还像从前一样,爱打他骂他,但这次回来,在所有的儿子里,他变得如此出衆:载淦最能隐忍,也最懂揣摩父亲的意思。

父亲觉得这外头带回来的私生子,说不定能有些出息。况且留在府上,那原配夫人永无宁日,干脆到各地都把这儿子带着,长长见识。

可这一回,他发现父亲比以往要焦虑得多。

“这盐帮势如破竹,说要保皇上丶救中华。那徐宝生,不过是个幌子,後头真正拿主意的,是卫三那小子!年纪轻轻,却老辣异常,号令一出,江淮一带,无有不从。只怕这回,要让老佛爷失望了……”

京城常常来人问讯,父亲总这样对人回话。

“卫三那小子”这几个字,载淦听了一遍又一遍,他不知这人是谁,只知他成了清廷的心腹大患。

直到这个夜晚,他在父亲的别院里,第一次看见了“卫三那小子”——竟这样年轻。

父亲深夜不眠,却是到了别院的静室中:他常在此与来客密谈。载淦要搜集一切父亲的信息,总是偷偷在旁听着。

被发现了也无妨,他年纪尚小,又是父亲的儿子,扯谎功夫更是一流,路过或是误闯,借口不过随口就来。

静室中,惟有一根蜡烛。

载淦被眼前的画面大吃一惊:

父亲的身前,是几人持刀相对。

父亲的对面,是一个少年的背影。

载淦看不见少年的脸,只从身量和声音中,判断出这个少年,比自己大不了多少。

“你这小子,到底想干什麽!”

原来这就是那让清廷闻风丧胆的卫三,年纪这样轻,也难怪盐帮要让徐宝生站到台前。

而这少年敢只身来到父亲宅子,竟是来谈判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