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异国大营救 > 第98章 现实洗礼(第1页)

第98章 现实洗礼(第1页)

第98章现实洗礼

一九九六年在孟令超的记忆里,意味着选择和新的开始。

这一年,他研究生毕业了。作为油画系屈指可数的优秀硕士毕业生,在外人看来,他的选择很多,就业前景一片光明。他也曾这样认为。可当毕业季真正到来的时候,他才发现象牙塔和真正的社会之间还隔着一道厚厚的墙。一些公家部门的文化口确实是需要人的,但想要获得这些待遇不错的“铁饭碗”,靠的可不仅仅是在校的成绩和专业能力。令超的同学中有一些人踌躇满志地准备着,最终铩羽而归,他们当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人才,却还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机会捧起那所谓的“铁饭碗”,他们感慨着,“尽人事,听天命”,可这“人事”的内涵什麽时候变得这麽复杂了。

令超自始至终都没有端起那饭碗的意愿,因此他也不想去揣测这其中的复杂内涵,也不完全相信所谓的“人事”和“关系”。和一些被单位挑选的同学相比,作为油画专业的佼佼者,最初,选择权还是在令超自己手里的。四月份的时候系里有两个留校任教的名额,系领导有意把他这个人才留下,特意让阚群峰问问爱徒的意思,阚教授当时就摇着头说,“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应该不会选择留校。”

阚教授猜的没错,令超没有丝毫的犹豫就把这个“天上掉的馅饼”推开了,甚至都没有打电话回家和父母商量一下。理由呢,在一个地方停留了七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不知道从什麽时候开始,幼年时期那个令人极度头疼的“毛驴”已经长成了平和沉稳的青年。尤其是念研究生这三年,令超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一般,蜕变成如今这般“萧萧肃肃,爽朗清举”。也是,在艺术氛围中深度浸染七年,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变化吧。

令超深爱着鲁美,这里曾是他人生当中第一个明确的目标,是他拼尽全力来到的地方。七年的时间,他的大学看着他一脸懵懂丶风尘仆仆地来,教会他何为大学,何为艺术,也见证过他的失落和荣耀,所有和青春有关的情绪,都融进了鲁美的日月晨昏,他深爱着这里。

刚上大学的时候,令超也曾希望几年之後能像大姐那样留校成为一名教师,在他深爱的校园里度过相对纯粹的人生。可是,渐渐的,他发现自己骨子里还是不安于现状的,就好像小时候那些躁动的基因一直都在,只不过潜伏的时间有些久,如今变换成另外一种方式怂恿着他去挣脱丶去改变。尤其是邱天出国後,念了研究生的他也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世界是不是也不应该只有眼前这麽大。三年之後的自己将选择什麽样的职业,将过一种怎样的人生,这些问题早在研一的时候就已经被反复思考过了。留校任教很好,但那样的选择更适合大姐那样倾心于学术,内心安定,择一事终一生的人。而自己,显然不是那样的人。鲁美很好,但只适合潜心求学的自己,不适合渴望闯荡人生的自己。

阚教授在得到令超的答复後一点儿都不意外,三年相处下来,亦师亦友的关系已经让他非常了解这个弟子了。他没有劝阻,只是询问令超关于就业方向有何想法。令超提到了北京一家杂志社的名字。阚教授一愣,笑了,“很难进的,据我所知,不光每年招聘人数十分有限,还需要有人推荐,你真的想好了?”

令超点点头,态度十分笃定。那是一家十分有名气的艺术类杂志,且颇具国际视野,经常和国内外艺术领域的名人进行合作,这些人当中既有国际知名油画家,也有不少新锐画家,更吸引令超的一点是,这家杂志有很多出国的机会,他真的很想出去看看。

令超第一次知道那家杂志社,还是本科时候一次在图书馆偶然翻到一本杂志,它和周围其他杂志的装帧风格完全不同,十分有质感,里面的内容也是让令超耳目一新。令超至今都记得那个下午,在图书馆三楼的报刊杂志室里,他认真地翻看了馆内能搜寻到的那几期杂志,并牢牢地记住了那家杂志社的名字。从那以後,每个月令超都会特意去图书馆找最新的一期看,直到现在。刚开始就是单纯的新鲜和好奇,研究生时期,主攻油画专业了,他再看那杂志里刊登的国内外经典画作,就完全是出于钻研的角度了。他看着有的画作旁边,杂志社的记者去到国外和那些着名画家的合影,羡慕的不得了,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该有多好。

研三上学期,他便开始留意那家杂志社的招聘信息,可杂志上登的招聘信息十分宽泛,他打电话过去询问,对方问了他是哪个学校的,学的什麽专业,有没有什麽优秀作品,还告诉他每年五月份社里都会招人,如果有意愿可以来试试。这个信息让令超十分激动,所以当留校的机会唾手可得时,他毫不犹豫地婉拒了,去北京,去心仪的杂志社,跻身更国际化的艺术领域,这才是他的理想。

阚群峰提醒他这个理想实现起来难度不亚于进公家单位,甚至要更难。令超执意要试一试,就算失败也认了,总好过留下遗憾。阚群峰知道这孩子骨子里的倔强,便不再劝他,而是代表系里写了一封推荐信,并给他提了很多建议。在令超动身前往北京前,还给了他一个地址,“这是我大学好朋友家的地址,我已经提前和他联系过了,你到了北京住在他那里就行,不必住旅店。别推辞,你第一次去北京,人生地不熟的,有个熟人方便不少。”

准备的过程很顺利,阚教授的朋友很讲义气,吃住安排得妥帖,还充当起向导。令超也很争气,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到了选拔的最终环节,却被淘汰了。淘汰的理由可笑又现实,杂志社这一年要两个人,应聘者中排名第一的以绝对优势入选,排在二三位的令超和另一个应聘者却让杂志社犯了难。按理来说,直接把第二的孟令超招进来就行了,可第三名的却偏偏是个本地人,招他进来可以为杂志社省出一个北京户口名额。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社里老员工中没解决户口问题的大有人在,都在排着队翘首等待,今年第一名的也是外省的,要是再把令超这个外地人招进来,社里户口负担就更重了。何况第三名和第二名水平也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于是权衡再三,杂志社还是将“孟令超”这个名字剔除在录用名单之外。

这中间的曲折都是阚教授的朋友辗转打听到的,令超知道这些後,沮丧丶愤怒丶无奈丶哭笑不得,谁能想到,他和心心念念的杂志社之间的距离只有小小的户口本那麽大,而就是那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距离终结了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他不禁苦笑,原来,无论多麽国际化视野的杂志社,在现实问题上,也逃脱不了“当地特色”。

经过这次失败,毕业前夕的令超境遇一下子尴尬起来,留校名单已经公示了,另有其人,主动权显然已经不在自己手中了。这是他一只脚踏入社会後,现实给他的当头一棒。他不後悔之前拒绝了留校的机会,只是非常懊恼,自己到底哪来的自信一定会被留在北京,何止是自信,这简直已经是自大了,拜这份自大所赐,他甚至都没给自己的理想留个“备选”,这下可好,自己该何去何从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