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点点头,责备朱高煦道:“你不去陪着你大姐他们,怎么到处乱跑?”
朱高煦连忙举起李武带来的贺礼:“我是帮大姐取这份礼物来的。”
朱棣语气依旧不好:“这不是你的礼物,你操心什么。”
说完,朱棣转向李武,沉思片刻后说:“正好撞见你,先去偏房等我一会儿,我处理完事情找你有话问。”
李武赶紧答应。
随后朱棣继续赶路。
李武无奈,只能到偏房等待,而朱高煦正想着那贺礼究竟是何物,无暇与李武闲谈,于是简单打个招呼后便快步返回内院。
不远处的付大生目睹此景,脸色既铁青又透着恐惧,他瞥向王全吉,询问:“此人是谁?”
王全吉立刻回答:“似乎是护卫军里的一个小百户。”
付大生听完,恨不得立即给王全吉一巴掌,脑子怎么如此迟钝,竟敢在燕王府轻视燕王的护卫军?
……
世事难料,今日李武本该只是例行送礼,不曾想却被朱棣留下来。
李武随王府侍从来到后殿偏房落座。
这里是等候区,备有茶水,但李武不愿显得过于放肆,故而没有品尝王府的茶。
说来有趣,这个时代他连一口合心意的茶都没喝过,这也算好事,毕竟未来许多著名茶园,定将成为他的财富来源。
朱棣办公的后殿人来人往,李武时不时起身走动,便能看到外面有人急匆匆地进入又迅速离去。
这令李武感到惊讶。
他实在没想到朱棣的工作负担如此繁重。
李武心中叹息,这种人确实适合做皇帝。
他自己若是某一天成了王爷,肯定无法像朱棣这般,反倒更喜欢做个无所事事、每日享乐的王爷。
只要躺着就有钱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这才是促使他行动的最大动力。
时间慢慢过去,李武逐渐摒弃那些杂乱无章的想法,将注意力转向当前事务。
他注意到周围往来的人大多是蒙古人,心中不禁浮现出疑问,近来究竟发生了何等大事?
就在同一时刻,朱高煦已经带着贺礼回到朱玉英的房间,所有人的目光第一时间聚焦在他的手中礼物上。
徐妙云共有七名子女,其中三男四女,最小的女儿只有四岁,而最大的就是朱玉英。
二女儿永平郡主不屑地皱眉说道:“这是什么玩意儿,也太难看了。”
“或许只是盒子看起来不怎么样,里面的礼物应该很有趣。
你们不了解李武,他的点子总是与众不同,所以我很想知道他会送什么样的贺礼。”
朱高煦解释道。
然而,众人依旧半信半疑,他们家什么稀奇的东西没见过?怎么会因为一些小物件感到惊讶呢?
永平郡主再次从朱高煦口中听到李武的名字后,沉思片刻,好奇地问:“这个李武是不是有两个妹妹?”
她边说边望向徐妙云。
徐妙云点点头回答:“没错,经常出入我们府邸的李良和李淑就是李武的妹妹。”
听闻此言,永平郡主忍不住笑了起来:“妹妹们如此朴素,做哥哥的能有什么特别之处?”
朱高煦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不满地对永平说道:“别这样说,李武是我的朋友,我会支持他,就算他妹妹也不能被欺负。”
永平瞪大眼睛,毫不退让,毕竟论年龄她可是朱高煦的大姐:“那我就连你也一起欺负。”
不过,虽然她嘴上这么说,但她从小就生活在王府,脑子也不傻,明白能进入王府的人都受到朱棣重视,因此她不会主动招惹麻烦。
朱高煦不满地哼了一声,眉头紧锁。
徐妙云见情况愈发失控,严厉呵斥道:“你们在胡说什么呢?给我规矩点。”
说完稍作停顿,目光转向李武的贺礼,皱眉道:“既然拿来了,就打开看看吧。”
朱高煦点头同意,将贺礼放到朱英面前的桌子上。
既然是给朱玉英的贺礼,自然该由她亲自打开。
朱玉英盯着贺礼愣了一会儿神,没人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只见她眼中流露出一丝悲伤。
遗憾的是,在场的都是孩子,除了徐妙云之外没有人会留意或理解她的情绪,不仅如此,性急的朱高煦还在不断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