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汴京调色手札晋江 > 第 67 章(第2页)

第 67 章(第2页)

这是一身寻常百姓穿的粗布褐衣,上面没什麽痕迹,倒是死者留下的那双鞋鞋底,有一层薄薄的泥土。

骆抒将这层泥土剥离下来,用棉布蘸了一块,放在油里浸上几息,拿出细看,上面竟也有幽幽发光的绿色。

她心里的肯定又多了几分。

就是不知,死者的鞋有没有被换过。

宋师傅昨日还说过,他验尸时发现死者除了双手粗糙有茧之外,身上的皮肤都细腻白净,不像是时常劳作的人。

可如今这个世道,能够像这样的,要麽是富贵闲人要麽是官老爷,怎麽会没人报官呢。

宋禀安摸着下巴沉思,更大的案子?比人命还大?他拱手行了一礼,“不好意思,骆娘子,借你们韩雨钟一用。”

韩雨钟正在收拾工具,头也没擡,“要去哪儿?”

要是去的地方远了,一来一回得费上一日功夫,他就没法送骆抒回家。

费姨上京和骆抒同住,她这几日脸上笑模样都多了。他们虽少有相处的时机,可见到她的笑脸,韩雨钟觉得日子都过得快些。二来是费姨也见过韩雨钟几次,但没有过问他和骆抒的关系,他一时捏不准长辈的心意,只能多多表现自己。

却听见宋禀安回答,“发现尸体的山坳处。”

啧,那地方可是在城外。韩雨钟记起卷宗上就过探查的记载,于是问他,“大理寺不是已去过了吗?”

宋禀安理亏,“这不是知道你本事大,想同你再去一次吗?”

既如此,韩雨钟不好再拒绝。

他望向骆抒,硬要交代,“我回城定已晚了,你也早点归家,别呆太晚。”

骆抒急忙忙跟上,“我可以同去吗?”

两个郎君反应各异,宋禀安劝道,“那地方偏僻难行,只怕骆娘子的脚力不逮,若我们找到什麽要紧的,带回去给你看便是。”

可她的神色坚定,一双眸子闪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每当她这样,就说明她真的很想做这件事。

韩雨钟只好给她撑腰,“你脚力好,眼力却不足。还是让骆娘子一起去,有什麽她也帮得上忙。”

宋禀安本意是找韩雨钟,既然他已答应去了,带上骆娘子自然更保险。

于是三人两马,沿着地图画好的路线朝目的地去了。

山坳在汴京郊外两村交界处,是一处凹进去的地形,因山上容易滚落山石,所以是片无人耕种的荒地,草木都长到了人腰处。

骆抒一行都下了马,面对这片荒草相顾无言。

怎麽就没想到这茬!宋禀安在心底骂自己犯傻,在大理寺坐久了就忘了草木枯荣的道理。

除非放一把火烧了,不然他们就在得在草地里翻线索了。

他用襻搏扎好袖口,认命地干起活来。

韩雨钟顺着山坳往上看,紧接着一个缓坡,再上面就是一条断头路,能连上去往汴京的官道。

荒草地里连曾经包围尸体而画的石灰线都被淹没了,宋禀安边找边拔草,嘴里嘟嘟囔囔,“早知就多带点人来。”

骆抒跟着他蹲下,“小宋大人,除草得用锄头,你这样用手会伤到自己的。”

宋禀安是官宦子弟,哪里会做活,也就进了大理寺後尝到了当值的苦。

要不是不能辞官,真想回家当富贵闲人。

他苦兮兮地摆着两只手,“骆娘子,可是我们上哪儿找锄头啊。”

“我记得这附近有两个村子?”骆抒回忆起上回宋师傅曾说,为了查清死者身份,大理寺在附近村落贴了文书寻人,可惜一无所获。

“对诶,近的那个村子不过三里地,我们赶过去也不费什麽时间。”宋禀安挑眉,老乡家里少不了锄头镐子的,还得讨碗水喝。

两人一言一语讨论完,见韩雨钟未动,宋禀安朝他吆喝,“走啊,愣着干什麽?”

韩雨钟比划了一下草的高度,将腰间的手刀抽了出来,“不用。”

紧接着他手腕上力,沿着草根处一划,一排草整齐地断裂开来,轻飘飘地跌落地面。这还只是一刀的力度,韩雨钟反手又是一刀,另一排草也照样俯倒,几刀之後,他方圆几步的地面已经露出原来的面貌。

骆抒高兴地同宋禀安汇报,“小宋大人,我们不用跑这一趟了。”

她还好奇,“这是什麽刀法,怎麽甚少见你使过。”

韩雨钟缓缓起身,抚尽身上沾到的杂草,利落地将手刀放回刀鞘中。

行云流水,潇洒不羁,也很……招摇。

宋禀安翻了个白眼,好心解答,“这是手刀十二式,由军中教法格演化而来,精髓是习丶砍丶斫,韩大人可是精于此术呢,怎麽骆娘子没见过。”

骆抒摇头,只在陈留驿站时见过韩雨钟火中救马的好身法,这手刀法还没有呢。

“韩大人不用武时,还是更像个文官。”

端方正直好模样,她永远记得那个雨中递伞的绯衣郎君。

韩雨钟抱起砍落的草堆在一旁,“我这些不算什麽,只要在军中练过,都能习得这一手。还是你的眼睛更难得些,更何况你还一直在练,胜过我许多。”

宋禀安见两人不住地欣赏对方,心想韩雨钟,我真是给你作脸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