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还未进门,骆抒已感受到里头热火朝天忙碌不堪的气息,她来之前做过功课,这次礼部要做仪注丶定礼丶习仪,验收等等。
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压根没空搭理一个突然出现的外人,还是个女子。
骆抒在门外站了半晌,好奇地观察礼部这个大衙门。
孙主簿匆忙出来接她,“尚宫大义,我感激不尽,请随我来。”
骆抒偷偷打量他,孙大人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几年就坐到主簿的位置,也是前途远大的样子。
他会是诚王谋划的一环吗?
孙主簿给骆抒介绍,她要做的活是验收工部和少府监上交的各式器件,包括礼器丶车架丶服饰,一应标准要按照上一次南郊大礼来,最好是丝毫不差。
她笑道:“孙主簿莫不是说笑,上一次南郊大礼都是十几年前了,哪里还能造得一模一样呢。”
虽说有《三礼图集注》和《舆服志》可供参考,但纸上写的哪比得上现成的。
孙主簿也是没办法,“若不然,这个说他是对的,那个说他也是对的,如何使得?这中间验收的人难做,不然我怎麽请尚宫来,因着尚宫一双眼睛在汴京城出了名,大家都不得不服你。”
骆抒无奈,原来是把得罪人的活交给她了。好在她来礼部也不是为了如此。
她之前已同韩雨钟商议过,此次她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诚王谋逆的铁证,让陛下有理由信服。韩雨钟则趁此时机去找玉柯,并且将柳娘子一行保护起来,但先不要提退婚,以免打草惊蛇。
正说着验收的流程,骆抒来活了。
来人恰好是李秀迓,他领着几个十几岁的少年。这些少年个个手捧彩旌,来讨礼部示下。
南郊大礼中彩旌种类颇多,包含旗帜和伞盖,一应样式都记载在册,他们须严格按照样式,不能有一丝错漏。
李秀迓早几日就去少府监帮忙,做的也是差不离的活。这群十几岁的少年全是绫锦院在册的匠户,家里世世代代都是为绫锦院服役的,这次也不例外。
少年们将彩旌放到骆抒跟前,个个都不敢瞧她,低头等待她发话。
骆抒照着册子对比了图案和颜色,发现问题不多。只有其中两位少年的彩旌边缘略有褪色,补补就好了。
按照礼部的规矩,她需要按册记录下此次验收的人和物品。人名在孙主簿交给她的百工册上,她翻到绫锦院匠户那一页,问道:“你们叫什麽名字?”
那两个被发现纰漏的少年很是紧张,生怕被打骂,努力把身子缩起来,小声说道:“织彩匠,张青丶籍贯汴京。”
“织彩匠,张彩,籍贯汴京。”
骆抒在两人名字上画下一个圈,笑道,“看来你们是兄弟俩了,连错处都一样。不过那也不是什麽大问题,回去再染一遍,固好色就行。”
两人没料到骆抒如此懂行,惊讶之色都写在脸上。李秀迓替他们解惑,“这位骆尚宫可是精通织染之道,你们可别糊弄她。”
一个白脸一个红脸把小孩们说得一愣一愣的,一时不知作何反应。骆抒给他们一人抓了一把杏子糖,笑着送人出门。
走前李秀迓忍不住拉骆抒到一旁替他们说话,“匠户们可怜,世代为皇家服役。此次大礼,没有人愿意干的脏活累活全给了匠户。做成了,只能拿到点微薄的赏赐和米粮。做不好,就是投入牢狱的罪过。”
骆抒奇怪,“全给了匠户?适才你们来之前我翻阅过名册,上面记着这次不光征集了匠户,还在京冀附近和雇了几百名工匠。”
不仅是绫锦院,其馀各处工坊都有,平摊下去每处至少几十名。
李秀迓拧眉摇头,“没有见过,怕是在别处吧。”
骆抒留了个心眼,同李秀迓耳语,“你在少府监,近几日可知道柳少监的行踪?”
李秀迓明白她的意思,“柳少监近来说圜丘坛最为紧要,日日出城去那边监工了。”
出城?骆抒想到韩雨钟在柳府中发现那几箱子不同寻常的聘礼。
她回道:“我明白了,你在那边要小心。”
在汴京城生死一遭,李秀迓已练出一副坚韧心肠。早在他来之前就已然清楚少府监有问题,他点点头,“我早摸清了少府监的几道门,有事我趁乱就溜了。”这话倒很有宋禀安的风范。
人走後,骆抒思索起名册的问题。她记得很清楚自己绝对没有看错,礼部名单上绫锦院的和雇匠都是有数的。可李秀迓却说从未见过,这……
接下来的这一天,骆抒都在观察各个工坊来上交器件的工匠是匠户还是和雇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