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汴京探案手札 > 第 3 章(第2页)

第 3 章(第2页)

他说的没错,汴京人太多了。

府衙内来来往往,竟都是想在汴京扎根的人。要是能住进汴京城,子孙後辈都可自称本地人了。

为了赁房来办事的人也不少,骆抒在人群中听了一耳朵,那府曹们问得可细。

姓甚名谁丶家住何方丶几口人丶几亩地,做什麽营生,为何上京等等,跟骆抒在公堂上受的询问也不差多少。

她虽拿了帖子,也照例排着,顺便将这些问题都在心里默了一遍。

可别出什麽错才好,省得辜负韩大人一番好心。

轮到她时,那府曹一看帖子,并没问前头这些问题,而是好奇地打量她,这帖子里写的是“此妇陈留骆氏,上京申冤一案已结,身世清白,可询审刑院。

别是自己看错了,眼前这位女子分年纪不大,看着柔柔弱弱,还能上京申冤?

他说,“既然有人为你投状识认,那就可免了问询。那这不是为你作保,日後你若要长住,还是得寻到作保的人才是。”

骆抒哪里知道府吏在想什麽,只记得韩雨钟吩咐她的话,便回答府曹,“民妇省的。”

府吏核查完,没再说什麽,照规矩给了骆抒一份凭证。

凭证到手,骆抒便觉安心。她有手有脚,难道还寻不到作保的人和挣不到赁房的钱吗?这汴京城这麽大,就像韩大人说的,怎麽不能活呢。

她打听过这汴京城的行市,都是一行一街,像她做惯的布行生意就聚集在马行街丶潘楼街上。

路过潘楼时,乡下人骆抒惊叹不已,怎麽会有如此宏大的酒楼,怎麽会如此繁华的所在。

朱漆雕楼,青瓦覆顶丶彩画匾额挂满了整个外身,四周的红纱灯更是精美非凡。

怪不得有那麽多人都想留在汴京。

她寻到目的地,发现汴京的布行生意不想她想象那般。陈留县的布行大多是一条龙服务,既卖布料也会裁衣,但是款式不多,花色纹样也是老样子。

可汴京就不同了,分得可细。一条街上,有单卖绢的丶单卖绸缎的,而且挨着就是裁缝铺子,想穿什麽样式就裁什麽样式。

骆抒站旁边看了一会儿,那裁缝手又快又准,不两下一件褙子就裁出来了。

她一下就自卑起来,自己这点微末手艺,能行吗。

以往她与婆母经营布行,往往是向织户人家收布,再放在布行里转卖,赚点寄卖费。

于是她流连集市,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布料。

因她在门外站得久了,那纱店的掌柜迎了出来,“娘子可有看得上眼的?”

掌柜笑脸对人,哪怕骆抒看着不像要买的样子,她仍耐心询问,这开门做生意,哪有赶客的道理。

骆抒的确买不起,一匹纱最便宜也得三贯,谁能想到她全部身家还不到三十文。

她拿起一匹纱,有些心痒,“掌柜这纱可是预备染成宝石蓝?”

掌柜“咦”了一声,“怎麽这不是宝石蓝吗?”

这可是店里的精品,他可花费了无数染料才染出的宝石蓝,确实很多人来看,也就是无人买

他可愁死了。

骆抒浅笑,“说是宝石蓝也没错,可又不全是,细细一看,倒有许多地方斑驳成了靛青杂色。”

说是斑驳,实则是有些地方吃色不够,于是又染了一遍,倒把色染浊了

掌柜一看,的确如此,“娘子可是行家啊。”

怪道有许多人看了不买呢。

他虚心请教骆抒,“娘子可有什麽办法,若娘子的办法有用,我送你一匹纱。”

“办法我有,可掌柜你未必信。”骆抒卖了个关子,细细摩挲那匹纱,“若是你觉得有用,我不用你送我,我只要你借我就成。”

“好说,娘子如此爽快,我也爽快。”有不要钱的法子,掌柜心里都乐开花了。

“其实啊方法很简单,掌柜你的这匹纱是织成了再染的色,由于织工织得不平整,颜色自然染得不均。若是将丝线染够三转再织,便能得真正宝石蓝的细纱了。”

骆抒细细把方法说来,直把掌柜都说愣了。

真就那麽简单!可转念一想,不是在行当里深耕过的人怎麽会一下就通了窍门。

眼前这位年轻娘子,有眼力,也有经验。掌柜心服口服,拿起蓝纱就塞骆抒怀里,“娘子聪慧,可帮了我大忙,这匹纱,送娘子你。”

“不行”骆抒拒绝,她也是做惯布行生意的人,岂能不知染出一匹纱得花费多少银钱,“说了借,就是借好了。”

掌柜也知道她是懂了寄卖的心思,他也不瞒骆抒,“娘子有所不知,我这纱虽成本贵,可是不好卖。娘子借了去卖,只怕亏本。”

骆抒苦笑不得,“掌柜,我不是要借这匹纱,我是想问你借些布头。”

掌柜又愣了,布头?拿碎布头来干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