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叼着烟什么意思 > 第118章(第1页)

第118章(第1页)

当年就是在这节课上,池霏苒和霍祈安近距离地坐在一起,聊了一整节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霍祈安倒是加上自己的想法,绘声绘色地跟她讲起了其中的进步思想。

自卢芙过世后,池霏苒第一次克服悲观厌世的情绪,热血沸腾。

如果没有这一天的啓迪,她不会管别人的死活,更不会为了底层的民衆,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万克当了研究员,立志为祖国的医疗卫生做贡献。

那时候她有很多非常美好的愿望,现如今留下来的只有零星的几条。

后来她被现实摧残折磨,精神和肉体都越来越痛苦,陆陆续续遗忘了许多。

但即便是她排斥起这些空壳一样单薄的大义,也还是口是心非地向往着自由平等公正的新世界。

她对霍祈安说:“我不会为了複仇断送我儿子的前程的。我会为他光明的未来铺路。不管他是继承你的衣钵保家卫国,还是延续我的才智推进社会医疗体系的进步,都需要一个清清白白的家世,这点不用你提醒我也清楚。”

至于母亲的责任。

池霏苒看着霍祈安的眼睛说:“不管我和你还有没有可能生别的孩子,我都义无反顾地生下来他。你觉得我要是不负责任,他还能先我一步回国吗?我让江熙蓉先带他回国,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他的安全。我远比你想象的更珍视我的骨肉,别忘了,他可是我怀胎十月,好不容易才生下来的。”

今天的这番对话要是被人听去,肯定会以为他们夫妻俩又红又专,是在讨厌一些深奥又没有任何用处的话题。

可池霏苒敏锐地捕捉到了他们的谈话中更深的内涵。

她被霍祈安看穿了。

他的意思很明显,随她怎麽造作,但是不要触碰法律底线。

换句话说就是,只要不触犯法律,她就可以为所欲为。

他看出她不想老老实实靠着法律走她的维权之路了,看起来是在劝诫她,却没有阻拦她,反倒给予了她莫大的支持。

要知道不管是哪国的法律,维护的都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自然免不了让少部分人含冤受屈。

如果非要让法律和执法者站在自己这边,就有可能像她之前那样厌恶法理,抱怨世道不公,乃至于恨上自己的国家。

霍祈安是军人,他是有着坚定立场,不可动摇的。

法律的健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更多有良知的人不断地推动改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複杂的国家,一点细微的矛盾都有可能引发巨大的争端。

光靠安抚是没有用的,是时候大干一场,纾解心中的憋闷了。

他们要是再继续这样活在别人制造的阴影里,今后见到面,谈的永远都会是这些沉重的话题。

哪怕是紧紧抱住对方,也会在没有丝毫波澜的生活里,逐渐丧失幸福的权利。

所以他们达成了默契。

既然不愿做奴隶,那就站起来,使出浑身的力气推翻压在身上的那一座座沉重的大山。

他们不再为家庭里的琐碎争论不休,现在需要做的是各自努力,共御外敌。

在家休养了这麽多天,池霏苒早就想明白了。

之前的十多年之所以走的那麽艰难,是因为她把自己放在了牺牲奉献的一方,想要激进却师出无名。

因为受害者只有维权的权利,一旦开始複仇就会变成威胁治安的不稳定因t素。

想要从痛苦的深渊里跳出来,第一步就是摆脱思维的限制,放弃自己受害者的身份变成重建秩序的主导者。

不要去想自己过去过得有多惨,受到了多少委屈。当这些只会绊住自己的步伐时,就已经不再重要了。

把自己当成蜡烛燃烧,只在油尽灯枯时说一句此生无憾就当真没有遗憾了吗?

霍骏禄虽然古板,但是他有些话说的是对的。只不过当时她觉得要靠舆论来伸冤是一件滑稽可笑的事情,对此嗤之以鼻。

可回过头来想想,若是她将目光放长远一点,霍骏禄未尝不是在为她提供一条新思路。

蜡烛有的是人来做。

缺的是放火的人。

她要放一把火,一把火光连天的大火,唤醒沉睡的灵魂。

星火燎原之时,火舌舔舐黑暗,光明将驱散阴霾。

池霏苒对商崇砚的报複,不只是让他在商庆之面前失去信任,早在曲函霜那天来找她时她就在布局了。

那天曲函霜来找她,她一开始只是哀叹这个被蒙在鼓里的女人被商崇砚耍得团团转。

可曲函霜临走时,她心念一动,要走了曲函霜的电话号码,说是如果她心情好,改了主意,愿意放商崇砚一马,就打电话告知。

她这麽说,曲函霜自然不会拒绝。

曲函霜为商崇砚生了孩子,在立场上一定是向着商崇砚的,即便是听了她的话幡然醒悟,也会因为沉默成本过大来赌商崇砚对她是特殊的。

曲函霜离开后,池霏苒并没有着急联系她。

人是一种本性偏执的生物,别人说的话是很难听进去的,但是一旦有人触发了让她对现存不适敏感的开关,她就无时无刻都在体会自我想象的情境中的挣扎。

等到意识支撑不住的时候,就会在现实中爆发。

如池霏苒所料,没过多久曲函霜就一气之下带着孩子离家出走了,因此没有在那场鸿门宴上出现。

商崇砚在鸿门宴上醉酒,是她在基于对商崇砚性格了解的基础上,专门为他设下的圈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