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商陆凝眸细观,眸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惊叹与好奇,“传说流光锦寸锦寸金,其光千变万化,触手生凉,号称天下第一锦,掌柜您这里竟有仿品?”
“小店这霞光锦,虽不敢妄称媲美流光锦,但亦是集合了敝号数位顶尖工匠,耗费数年心血方得。您看这光泽流转似有云霞游走,虽不及流光锦那般能随光变幻万千,却也捕捉到了几分的神韵。至于触感,虽未至‘生凉’之境,却也清凉亲肤。”他轻轻抚过锦面,眸中隐见自矜之色,“真正的流光锦,其织锦之蚕唯食锦霞城本土桑叶,在其他地方难以成活,其织造之法更是秘中之秘,掌握在皇家织造府最核心的大匠手中。我们这些民间布商,能仿得其神韵一二已是幸事。”
明商陆听得入神,忍不住追问,“那真正的流光锦,岂不是普通百姓见都难得一见?”
“何止是难得一见。”掌柜轻抚颔下长须,脸上露出几分向往之色,叹道,“也只有华京的贵人能用得了。”
华京乃大虞国都,掌柜口中的贵人自是指大虞皇族轩辕氏。
大虞如今的皇帝名唤轩辕婧,这位陛下现下已过不惑之年,执掌大虞二十馀载。她励精图治,身受百姓爱戴。
只看这锦霞城内往来之人,无论男女老少,虽不是人人都着绫罗绸缎,但也都整洁厚实。
城内之人皆面色红润,神采奕奕。
街巷间商贾往来有序,市井烟火升腾,分明是一幅国泰民安的盛世图景。百姓步履间自有一番富足从容,安居乐业之态。
这位陛下的太傅正是大虞已故丞相姬姰,传言姬姰临终前将记载着她毕生心血的策论手札悉数交给了她。这位陛下这些年始终将这手札置于案头,时时翻阅,日日研读。
姬相手札中详载治国理政之策,这位陛下承其遗志,二十馀载间着力推行诸多惠民之策。尤其于民生之道,这位陛下非但诏令培育分发高産易活的良种于各地,更命各地农司官吏亲授栽培之法,以惠泽黎庶,使仓廪盈实,社稷安泰。
短短几年功夫,大虞就基本没人挨饿了。肚子吃饱了,身上有劲了,自然有力气干活,百姓的生活也越过越好。
温饱乃民生之本,这位陛下能解决此等根本问题,其功绩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沈衔月虽然走神了片刻,但时间其实没过多久,收回发散的思绪沈衔月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匹名为霞光锦的布料上,客气询问,“不知这皇家织造府在何处?”
“沿着主街走到底就是。”虽知几人并非为采买布料而来,掌柜面上的笑意却分毫未减,眉目间亦未见不耐之色。
“多谢掌柜。”沈衔月擡手致谢。
掌柜摆了摆手,“客官客气,不过是问些小话,当不起客官的谢字。”
几人离了天艺阁,径直往皇家织造府而去,好在织造府位置显要并不难找。
萧别梦出示了天正司令牌後府衙的管事立时将几人迎了进去。
沈衔月将朝霞山匪寨中寻得的流光锦交与管事查验,询问是否可以看出什麽线索。
管事拈起布料细观後告知流光锦乃皇家御用之物,各批次织染略有参差。观布料色泽应是去年秋贡之料。若要查具体流向,唯太府寺册籍留有记录。
言下之意,唯有赴华京查核库籍方有可能寻得些许线索。看来在剿匪後他们势必得去一次华京。
衆人自皇家织造府出来,便在府门外分头行动,沈丶游二人前往天正司辖下的天工坊,萧丶明二人则先回天正司驻点,各自为後续事宜筹谋。
天工坊乃天正司专设之铸器工坊,以锻铸之术泽被苍生为志,创制诸多利民之器,惠及万家。
譬如现下在大虞随处可见的灵石灯。以陶瓷为底,内嵌着一颗龙眼大小的灵石,外篆灵纹阵以蓄灵力,可持续散发光芒,光线明亮却不刺眼。
以前百姓点的油灯费油不说,还熏眼睛,火光又晦暗。而灵石灯只需微末灵石便可使半室通明。普通人家买不起整个灯,买那最便宜的灯芯也能照亮半间屋子。
还有冬天用的灵石暖炉,夏天用的灵石凉扇,都是天正司旗下天工坊的炼器师们琢磨出来,价格都很亲民,使寻常百姓皆能得享其便。
冬暖夏凉这样舒心日子,搁二十年前是百姓做梦都不敢想的,如今却已是大虞百姓的日常。
只可惜大雍谢氏并不如大雍轩辕氏体恤百姓。天工坊虽然在大雍也有店铺,奈何大雍民生不及大虞殷实,类似的器具大雍普通百姓却没有多少能买得起的,反倒便宜了大雍的权贵。
扯得有些远了,且说沈衔月与游醒枝已至天工坊门口。
坊中管事乃天正司的玄坤卫兼任,沈衔月出示了归元令後管事将两人领进来内室。待两人离坊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