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靠美食在古代暴富懿木 > 138 番外一(第2页)

138 番外一(第2页)

那小二先是惊得长大了嘴巴,原来是未曾见面的东家之一,又暗自庆幸,复盘他刚才的语气还算和缓,没将事情搞得难堪。

待人走了,堪堪地松了一口气,转而又想道:“他们这些打杂的一进来,就听里面的旧人提过这家店的开始。

只是……他望着李荷与张今非的背影,有些不解,想道;这位李娘子都回来了,那那位传说中的宋娘子呢?

李荷到了三楼,与许若兰等人叙了一回旧,复说了怀远城的事。

许若兰听後,颇为感慨地说道:“没想到无恙他……竟然成了西戎的王,阿槿跟着去了月都……听你讲说这些,好像在听故事一般……”

如梦似幻,总觉得不真切。

薄雪还在窗外飘着,三人就着炉火聊到深夜,茶盏添了一次又一次,直到晨光透过窗棂,将屋内的影子拉得很长。

李荷住到许若兰的宅子里歇息了几天,又与许若兰一同去往留香居,拜访了成夏,说起来将茶叶卖到西域的事。

成夏的反应如宋槿仪所料,一开始并未答应,但後面见宋家的锦缎一批批地运到了西域,便心思活络起来。

央着李荷替她写了信,又买了剩馀五十匹西域骏马,忙活起了另一头的生意。

茶叶和丝绸两种最挣钱的货物流向西域,不免引起旁人的注意。

那消息像发酵好的馒头,“嘭嘭”地鼓开,不止河西郡,就连云州乃至盛京都闻见风声。

有些离河西郡近的商行,比如说一些布商丶瓷商,甚至连做胭脂水粉的铺子都想跟宋槿仪搭上的线,借她的名打开西域的销路。

*****

李荷在云州忙着商路的事,一待就是大半年。这半年一连接着盛京那边催促的信,不得不拜别许若兰,回了盛京。

张窈在盛京等了半年,只等来李荷孤零零一个人回来,问知了怀远城的事,当即就跳脚起来,声称要去月都将师傅带回来了。

被李荷和如儿好劝歹劝才将人劝住了。

于道各努力,

千里自同风【1】。

李荷挑了一个晴好的日子,去到盛京郊外,这时已经初秋,当初荒芜的地方经过一整年的修饰,重宇别院,筑亭辟馆,像是画本子里的桃花源。

临山而建,傍水而设,别有一番雅致。

这温泉工程初夏就完成了,但奈何管事的人回不来,温泉别院就这麽搁置着,是张窈念着她们,时不时过来清扫一遍,所以墙角干干净净的,没生一点杂草。

当下天渐渐凉了,时候正好,李荷接过温泉别院的生意。

一开始,李荷还有些吃不消,每日都担心着会不会有她处理不好的情况,客人会不会不喜欢这种经营模式。

温泉的水温如何调控丶料理的菜单该怎麽定丶连院门的牌匾要题什麽字,每个小问题她都要琢磨半天。

但好在,这一套经营模式不需要她费太多的心。因别出心裁的环境和菜品吸引了不少食客。

客人们踩着石板路进来,看着冒着热气的温泉池丶架在池边的陶锅,都觉得新鲜——这和京城常见的酒楼不同,没有繁复的规矩,倒像乡间的农家乐般自在。

有人围着煮温泉蛋的石槽探头看,蛋壳敲开时,溏心的蛋黄裹着热气滚出来;有人点了一整桌温泉料理,鲜鱼丶时蔬在温汤里涮过,沾着特制的酱料,满口都是鲜甜。

不过几时,李荷便能一个人独当一面,成了真正的“李掌柜”,还收了一个徒弟,叫秋儿。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年关。

李荷收到了宋槿仪的信。

她急忙拆开,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阿荷,见字如面……生意都好,最近还想往更西边的大宛去看看,听说那里有一种特殊的印花技术,也许可以仿制……

“对了,你接手的温泉别院怎麽样?我在这面找到了好几种特殊的香料,是大夏所没有的,味道甘甜,也许可以加在菜品里……

“待明年开春,我或许能回来一趟,给你们捎带东西,可有什麽想要的……”

李荷读着信,嘴角忍不住上扬。窗外的雪又下了起来,落在红灯笼上,晕开一片暖红。

“以後……我就回去。”宋槿仪在信里写的这句话,李荷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指尖把信纸边缘都摩挲得发毛。

那时她还不懂,不懂“以後”的真正意义,可以是几天,也可以是几周,甚至是几年——

日子像指间的沙,攥得越紧流得越快。

开春时种下的桃树结了果,果子落了又发新芽,转眼又是一整年。

温泉别院的生意早已稳定,可宋槿仪的归期,却始终没个准信。

李荷偶尔会站在院门前望,看长街上往来的车马,总盼着下一辆里能载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每次都只等来一阵风,卷着街边的落叶,空落落的。

【作者有话说】

【1】-《赠纪四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