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不多的几句话是宁朝问的。
他问:“今天干了什么?”
“陪朋友买了个新相机,然后逛了逛三里屯。”姜南西没什么情绪地回答,隔两秒,她问:“你呢?”
宁朝说:“开会。”
“周末也加班?”
“赶上个着急的项目。”说完,他又解释,立志维持良心老板的人设:“算两倍工资。”
姜南西笑笑没有说话。
宁朝又问:“朋友圈那个照片,是用你朋友的新相机拍的?”
想到陈笛跟何星屿,姜南西嘴角上扬:“我在北京唯二的两个朋友。”
宁朝眉头一蹙,倍感奇怪又认真地问:“我不能算第三个吗?”
姜南西脱口而出:“如果我们能更早认识的话。”
话音刚落,姜南西被自己被吓了一跳。
她还不习惯这样直白地表露想法,按往常,她大概会笑一下,然后半真半假地说:“您当然算。”
现在,她也只能笑一下,从尴尬里硬挤出来的晦涩笑意。
反观宁朝,倒没什么太大反应,只是眼神变得有些深,看不出什么意思,不过须臾,他的脸上就转而浮现出一丝庆幸。
“现在也不晚。”他举起酸角汁碰了碰姜南西的,笑容如往常般明朗,“你好,我叫宁朝,很高兴认识你。”
望着他,姜南西有一秒的恍惚,感觉眼前这一秒如同一滴悬而未坠的水,拉扯出漫长而缓慢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她清晰地察觉,有什么未知的渴望和悸动在悄然生长。
世间的一切在宁朝眼里,都是好的,都是发着光的,他大大方方表达自己,永远朝气蓬勃,永远热烈,永远用最饱满的生命力追逐生活的每个瞬间。
和他待在一起,麻木的生命也能被注入新鲜的血液,长出新的棱角。
姜南西意识到两人的差别。
宁朝是那种高能量的人,那她就是很低能量的人,看什么都没意思,干什么都累。
他会在闲暇时进行各式各样的户外活动,而她只想躺着。
蓦然,姜南西笑了下,举起玻璃杯,表情有一瞬像那天在国博一样的愉快:“谢谢您。”
宁朝不知道她为什么说谢谢,也没有问。
一顿饭结束,姜南西想说的话还没说。
宁朝看眼附近堵塞的路况,开车是不现实了,他收起手机,询问神游一整晚的姜南西:“堵车,开不回去,一起走走吗?”
走回去比开车要快,也能再多出半小时。
姜南西点了点头说好。
两人沿着街道散步,城市的灯光在喧嚣中影影绰绰,不知名的花朵释放出清香,时浓时淡,有一阵没一阵地向前延伸,没有尽头。
酒仙桥路北路和酒仙桥路交叉口无愧于北京top5拥堵路口,又挨着机场高速,故而这个点仍然水泄不通。
这个路口错综复杂,交织着无数个忙碌的人生。
车流以时速几公里的速度缓慢挪动,外卖电动车见缝插针想钻到最前排,好似只要快一秒,就能在生存游戏里多一分胜算,街道上人流如织,但个个都低着头,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对外界的一切漠不关心。
彼此陌生又一无所知的人群中,姜南西仰起头,望向对面那盏孤零零的高杆路灯。
明亮而笔直的光束直直打在她的脸上,像是城市睁开的一只眼睛,居高临下地,机械地,冷冷地注视着城市里的一切繁华与落寞。
红灯倒数,催促着她做出决定,姜南西用力抿了下唇正要说话,宁朝却比她先开口:“姜南西。”
“嗯?”姜南西回过头,没意识到自己松了口气。
街道很吵,而宁朝的目光很平静,语态也平和:“你今天是不是不开心?”
问题出乎姜南西的意料,转念一想打直球就是宁朝的风格,可能她总是心不在焉,让人想忽视都难。
她努力压抑住自己的情绪,低头呼出一口气。
然后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