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南笙:“……”
她刚才到底为什麽要停下来?
傻站了一会儿,施南笙走到路星川刚才的位置,屈膝蹲下,清清嗓子,轻轻地“喵”了一声。
或许是她模仿得太像了,灌木丛里传来微弱的回应,一听就是小奶猫的声音。
施南笙又叫了两声,竟然就这麽把小猫给叫了出来……
是一只瘦骨伶仃的的小三花,两只眼睛都被分泌物给糊住了,一条前腿还是瘸的,实在可怜。
它一瘸一拐地来到施南笙脚边,爬上她的鞋面,蜷缩成拳头大小的一团,喵呜不停。
施南笙垂眼看着这个脏兮兮的小东西,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她摘下口罩和帽子,而後捏着小猫的後脖颈,把它拎起来,放进了帽子里,就当是临时猫窝。
小家夥乖得不可思议,完全不乱动乱爬,也可能是根本没力气——它脏成这样,显然没有猫妈妈照顾,而它这麽小,还不具备自主觅食的能力,能不能混口吃的全凭运气。不知道路星川会不会收养它,如果不会,那它只能继续在死亡的边缘徘徊,或许明天,或许後天,它就会一命呜呼。
正在为小猫的命运担忧,路星川跑了回来,看到窝在施南笙帽子里的一团毛绒绒,他惊讶地问:“你怎麽抓住它的?”
施南笙说:“我喊了两声它就自己出来了。”
路星川看看猫,再看看手里拎着的罐头和猫条,觉得自己像个小丑。
“你打算怎麽处置它?”施南笙问。
“先带去宠物医院看看吧。”
“看完之後呢?”
“拜托宠物医院给它找领养。”路星川观察着她的神色,“你想养它吗?”
施南笙不假思索地拒绝:“我养不了。”
路星川问:“你不喜欢猫?”
施南笙说:“现在的我还没能力负担起一条生命。”
路星川点点头,又问:“你知道这附近哪有宠物医院吗?”
“你不住这附近吗?”施南笙反问。
“不住。”路星川说,“我家在永乐西街。”
施南笙没再多问,给他指了路,把帽子和猫一起交给他,就转身离开。
没走几步,听见路星川喊她:“施南笙!”
施南笙驻足回头,隔着两三米的距离,路星川注视着她:“待会儿医生肯定会问我这只猫叫什麽,你帮我给它取个名字吧。”
施南笙认真想了想:“叫它‘三三’吧。”
“一二三的三?”
“嗯。”
“有什麽特殊的含义吗?”
“没有,随便取的。”
其实是因为这只小猫头顶的花纹和《夏目友人帐》里的娘口三三很像,但施南笙懒得跟他解释。
没再多说什麽,施南笙走了。
路星川定在原地,直到她的背影消失在夜色深处,他才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三三,路三三……”路星川轻轻地摸了摸小猫的脑袋,“以後我养你呀。”
作者有话说:
----------------------
20个小红包,感谢阅读=3=
①巴德尔-迈因霍夫效应,也被称为频率错觉,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当你第一次注意到某个信息或现象後,你会在短时间内频繁地遇到它,从而産生它比实际更常见的错觉。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你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你的大脑对这一信息的关注度提高了。[cr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