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真成了呢?
于是,易仲举率先开口:“老幺啊,你说得对,我觉得可以试试。”
“这样吧,我家就做炒花生卖,一份半斤你看怎样?”
“反正我家花生还有不少,前两年分下来的没吃完也没拿出去卖,今年又分了不少。弄出来试试。”
“三哥,那个花生半斤一份太多了,搞成二两一份吧。”
刘国香提醒。
她想到自家前几次做的烙饼,那麽一张还被切成八份。
花生二两一份都觉得比八分之一张饼要多些。
“二两?”
易仲举被她的这个建议给吓倒了,“不是弟妹,你这样会不会太那个了?”
“二两能顶什麽事啊?”
“是啊,这也太小份了吧。”
易仲远也惊讶道,“二两有几颗花生米啊?”
其馀几人虽没说话,但看向刘国香的眼神都有几分不太对劲的感觉。
“这份量是不是太少了。”
短暂的沉默後,易仲其也有点看不下去的问易仲祥。
後者笑道:“哥嫂们放心吧,人家客人就是吃个新鲜,要求的是质量,分量少点,数量多就行。”
“因为买的人比较多,如果半斤一份,三哥你家花生能装成多少份?”
微微一顿易仲祥又忍不住笑,“如果不是一两真没两颗花生米的话,我都想让你一两装一份了。”
“这……真的合适吗?”
“合适。”
易仲祥夫妻异口同声回答,“哥嫂们,你们就听我们的吧,做什麽吃食分量都不需要太大,但数量一定要多。”
“那,我也想试试?”
范亚娣笑道,“我做红薯干是一绝,到时我就做红薯干卖?”
“炒豆子能卖不?要不我家就专门炒豆子来卖?”
谢杏芳犹豫的看了丈夫易仲远一眼,“咱家豆子有多少?卖到公社是卖,卖给弟妹家堂妹也是卖。”
易仲远看了几位兄弟眼,犹豫着提议:“要不,谁家做什麽,另外几家就把那种东西卖给谁家,这样能做的多些。”
“还可以在村里或另外几个村甚至公社去收。”
易仲其也说,视线看向妻子问,“我们家要做点什麽卖不?”
欧桂英:“做什麽?几样能存放的都被他们说了,我们家再做什麽?”
“什麽都可以的。”
刘国香提醒,“只要是吃的,都可以。”
“当然,最好是容易分成小份的那种,比如炒小鱼什麽的。”
“那多费油啊。”
欧桂英不满的说,“他们几家的东西都不需要多少油就能做得香,鱼油少了可不好吃。”
“四嫂,我只是打个比方,你也可以想别的吃食嘛,比如烙饼也可以。”
刘国香笑道,“再说,油用得多,你把成本算进去啊,这样费的没就不需要心疼了。”
“四嫂,国香说得对啊,成本都是要算进去的,又不让你白用。”
易仲祥也笑了,“再说你若舍不得用油,也可以做其它的,比如炒青辣椒,一个算一份也行。”
这话出在场衆人目光齐刷刷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