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工作室里只剩下林娜和陈锋,正对着白板上新增的密密麻麻的拍摄要点。柳亦繁刚刚离开,她想去现场再固定一下情绪。
陈锋摩挲着下巴,脸上还带着方法论突破後的兴奋馀温,他凑近林娜,压低声音,眼神里闪着一种挖掘到宝藏的光:
“林导,既然这条路子对了……我在想,上次亦繁从容城回来,跟我们复盘的她和周总在电池厂的那些互动……当时我们只当背景信息听了。现在回头琢磨,那里面是不是也能榨出点东西来?那种‘初次深入对方领地’的试探和张力,说不定……”
他说得有些兴奋,但话没说完,就被林娜打断了。
林娜没立刻看他,目光仍停留在白板某处,只是非常轻微地丶几乎难以察觉地摇了摇头。她沉默了两秒,才转过脸看向陈锋,脸上没什麽表情,但眼神很定。
“那次就算了。”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讨论的决断。
陈锋脸上掠过一丝明显的诧异,显然没料到这个提议会被直接否决。在他看来,那同样是极有价值的“状态素材”。
林娜似乎看出了他的不解,她没解释,只是将目光移开,望向窗外,语气平淡地补充了一句,像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
“周总说过,不要爱情线。”
她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才继续道,声音比刚才更轻了些,却带着一种清晰的警示意味:
“而且,那条线……太危险了。”
“危险”两个字,她吐得很轻,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寂静的水面,在两人之间漾开一圈无声的涟漪。她没有明说危险的是什麽——是偏离项目初衷的危险?是触碰周平安禁区的危险?还是对柳亦繁本人状态不可控的危险?
她什麽都没点破,但陈锋瞬间就懂了。他脸上的兴奋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醒悟後的凝重。他推了推眼镜,点了点头,没再追问一个字。
“明白了。”他低声说,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回眼前的拍摄要点上。
房间里恢复了安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施工声。刚才短暂的对话,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清晨的阳光透过宾馆窗帘的缝隙,在周平安脸上投下暖意。他醒来时,意识里残留着一种罕见的丶轻快的馀韵,像仪器完成了某项高精度校准後的顺畅感。
昨天夜访影城,是个正确的决定。他朴素地觉得,既然默许了那种“互有好感”的说法,总让柳亦繁一个女人来回奔波,确实不太合适。作为男方,他得主动一些。而且,昨晚的感觉……挺愉快的。
在安静的夜色里,和那个曾贴满他整个青春时代墙壁上的人,并肩走过未完工的王城,讨论着光线和孤独感——这件事本身,就让他感到一种简单的满足。
这种美好情绪一直持续着。他九点多才自然醒,不紧不慢地洗漱,从襄北这家普通的宾馆出来,坐进车里,对司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再去一趟影城。”
车子行驶在略显空旷的街道上,他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思绪有些飘散。自从将电池厂35%的股份卖给威华,并将日常管理权交给威华派来的职业经理人後,他肩上的担子确实轻了很多。
钱多到已然只是一个数字,而具体的管理事务,在他看来,由更专业的人来做效率更高。他只需要把握最核心的技术方向和大额资金流向即可。
这种“放手”,却让他的商业夥伴李定山颇有微词。李定山认为他过于信任威华,放弃了太多控制权。但周平安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用部分控制权换取安平电池在威华庞大体系内的飞速发展和自己宝贵的精力与时间,是一笔再划算不过的交易。李定山的担忧,本质上属于传统商业思维的路径依赖。
这也导致他现在的生活状态,远没有外人想象中那麽日理万机。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投入到像“倾国”这样,在他心中更有价值丶也更“有趣”的事情上。
车子再次停在影城那片空旷的入口,上午的工地比夜晚喧嚣许多,各种机械声丶人声混杂在一起。
下车後,他信步走向项目部临时板房,在门口恰好遇到匆匆出来的现场执行制片。对方见到他,连忙停下脚步打招呼。
“周总,您来了。”
“嗯。林导他们都在?”周平安很自然地问了一句。
“都在都在,正在工作室里开创作会呢,挺投入的。”执行制片笑着回答,又补充道,“需要我去通知一声吗?”
“不用。”周平安几乎是立刻摆了摆手,语气平常,“我就随便看看,不用打扰他们工作。”
他本来也就是一时兴起过来,对他而言,具体创作是艺术家们的事,他提供资源,并偶尔验收一下“进程”即可。他更喜欢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这座庞大王城从无到有的“生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