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玉後面说的这番话赵芳华已经听不进去了,她脑海中只有硕大的“发配边疆”四个字。
赵芳华咬咬牙,发配就发配吧,赵晴澜眼不见心不烦了,自己也乐得清静。
这麽一想,赵芳华又觉得好起来了。
赵芳华在梨溶院的日子不可谓不快活,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吃了睡睡了吃,虽景色宜人,但逛了几次就没了兴趣。好在赵芳华在原本的世界里就是个宅女,蜗居在此处倒也不觉得烦闷,只是偶尔难免有些觉得无聊。
作为赵芳华身边最得力的贴身大丫鬟,漱玉向来将解决主子的烦忧视作己任,自然将赵芳华这段时间的烦闷看在了眼里。
这不,一大早,漱玉便神神秘秘对赵芳华说:“殿下,今日可要外出?”
赵芳华咬了一口李子,问:“出去干嘛,这麽热的天。”
漱玉笑道:“殿下不知,今日可是往生节,山脚下的百姓会举办夜市丶放河灯放烟花可热闹了!殿下自来了蓬莱山庄便一日未曾出去,去过最远的地方也不过初一十五去给太後请安,这不刚好可以活动一下嘛。”
赵芳华仍然有些犹豫不决,漱玉见她有些动摇,继续道:“殿下若怕热,可等太阳落山的时候再出发。”
看着漱玉那一双期盼的眼神,赵芳华想着左右也无事,便爽快答应了。
太阳西下,赵芳华轻装简从,只带着漱玉便下山了,不是不想带侍卫,只是行宫的侍卫都是禁军,并非长公主府的侍卫,赵芳华若想使唤禁军还得赵晴澜的首肯。
算了算了,反正能出多大的事。
她被漱玉换上了一件金色的大袖衫,内搭朱红色刺绣裙头的诃子裙,大袖衫上的金鱼荷花刺绣栩栩如生,更有珍珠作为点缀。
赵芳华甚至觉得此刻的自己活脱脱就是一只大锦鲤。
赵芳华一行人到山脚的时候夜幕已经完全降临,街市热闹非凡,行人如织,有杂耍艺人戏火,摊贩叫卖着糖人丶面具丶河灯,有孩童戴着鬼怪面具嬉戏打闹。
赵芳华来这里这麽久还是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热闹的市井气息。
“殿下。”在路过一个河灯摊时,漱玉叫住了赵芳华,“殿下要买个河灯祭奠太妃吗?”
赵芳华一愣,想起原主的生母已经过世,虽然自己不是原主,但既然占了原主的身体,按理也应该买一个。
赵芳华看着河灯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各色河灯,道:“要的,买一个丶不,买三个吧!”
漱玉闻言微微有些诧异,但没有再追问,而是静侯在一旁,看着赵芳华仔细挑选了三个河灯。
老板拿出纸笔递给赵芳华,笑着说:“小娘子可将对故人想说的话或者想要故人帮忙达成的愿望写在纸上,小娘子心诚,必定事事如愿。”
赵芳华接过纸笔,正要提笔写字,但一擡头就见老板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心里顿时有些不自在,只胡乱写了一张便作罢。
跟着人群来到河边,赵芳华将河灯放进水里。
第一盏河灯给太妃,替原主尽孝。
第二盏河灯给原主,不知原主如今身在何处,是不是同另一个世界的自己互换了身体,但希望她能够平平安安。
第三盏河灯给另外一个世界的自己,希望没有了自己这个灵魂,也能够平安喜乐。
赵芳华将写得乱七八糟的纸条子匆匆塞进了第三盏河灯。看着河灯随着河流满满飘走,跟河面上的其它河灯汇合在一起,逐渐远去。
她呆愣着看了半晌,摸了摸自己的胸口,不知为何,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赵芳华站起身,盲目地打量着四周,都是穿着古装的男女老少,人人脸上洋溢着或喜悦或悲伤的神情,明明都是和蔼的面容,可在她看来却如此的陌生。
她从未听过什麽往生节,来到这里後尽管她努力适应,尽管如此,但是这里的每个人丶每件事丶每个约定俗成的习惯都在提醒着她。
她是个外乡人。
赵芳华缓缓转身,出发时的雀跃早已不知所踪,她此刻只觉得心里很累很累,她烦躁地将脚边的一颗石子踢进了水里。只不经意地擡头,却看见茫茫人海中有一抹身姿修长的月白色身影,格外亮眼。
如瀑般的长发被一丝不茍地束在白玉冠中,脸上半块银质面具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柔和,月白色的锦袍上在微风的吹拂下衣袂飘飘,宛如仙子。
呀!抓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