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丰良的杂交小麦论文刊登出去了!
在他的名字后方,赫然就是张兴禾跟苏蘅二人的名字。
这件事引起了大面积的哗然,毕竟希望一号相比现在市面上的种子,增产了近一半,连主流日报都提及了这件事情。
政府单位也表示明年会进行试种,之后会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蒲丰良一下子成了学术界的热门人物,连带着他的两个学生也走入人们的视野。
但是人们常见的蒲丰良身边就只跟着一个张兴禾,纷纷好奇这苏蘅是谁。
经济学院的学生们也看到了报纸,这件事是最近的大热门,他们不可能不关注。
苏蘅在学院里成绩名列前茅,又长的十分漂亮,不算是籍籍无名的人物。
因此大家一看到论文上的署名,脑子里最先浮现的就是他们院的苏蘅。
但是紧接着又觉得这个想法太荒谬,他们学经济的哪会种地。
可是看着看着,看到红星实验基地的介绍和地址,有跟苏蘅稍微熟一些的发现,这好像就是苏蘅的家乡?
不会吧,这不会真是他们院的那个苏蘅吧?
苏蘅第二天去上学时发现一路都有人在看自己,她赶紧低头检查了一下自己的着装。
很好,衣服没穿反,头发也没乱。
不知道为什么受到一种注目礼的苏蘅莫名其妙的进了教室。
一进去,就被305的人拉住了,班上的人也都看着她。
“不是,你们怎么了?”
周晓芸激动地拿出报纸,问:“这上面的人是不是你!”
苏蘅看到那眼熟的论文,恍然大悟,原来是为这事啊。
她淡定的点点头,同时心里也有点小骄傲,坦诚道:“是我。”
见她承认,教室里发生一阵惊呼,紧接着就是同学们好奇的打听。
“苏蘅同学,这就是你考大学之前工作的单位吗?”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苏蘅,你们是怎么研究出来的啊,具体说说呗,也太厉害了吧!”
大家纷纷七嘴八舌的说起来,苏蘅见他们感兴趣,就大致解释了一番。
跟讲故事一样讲了自己在村里种田的事。
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都没听到上课铃声,也不知道郑安荣在那听了多久,有学生发现他叫了一声郑教授,教室的其他人听到,一下安静下来。
他点点头,倒是罕见的笑着说了句:“不错。”
然后下一句:“虽然在农学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你现在是经济学的学生,我的课你也得好好学。”
苏蘅当即乖巧应是。
底下有学生小声蛐蛐:“怎么觉得郑教授这话酸酸的?”
另一个说:“嗨,自己的课代表跟着别的老师研发出了大成果,还全国皆知,你就说这痛心不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