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女卿隐 > 第54章(第2页)

第54章(第2页)

说到此处,宋千昭语气转为沉重:“孙儿斗胆一问:究竟是坚持自己心中所谓的正义和正道重要,还是万千将士百姓的性命要紧?”

“为了所谓的‘肃清朝纲’,却要边关多添多少孤儿寡母?那一具具的尸体,难道就是坚持正道的代价?”

“诸位争论至今,无非纠缠于君子小人之辨。可曾有人想过边关浴血的将士?想过饱受战火摧残的百姓?”

“吕謇用兵之能,当世罕有。唯有他挂帅,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我大绥子民丶士卒的伤亡。这些,诸位可有考虑过?”

徐昂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那你怎知吕謇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我大绥子民丶士卒的伤亡?”

“那徐大人又怎知道?”宋千昭反问,“此事难道不是看过往战绩吗?吕謇与狄人交锋,鲜有败绩,他是最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不待对方回应,宋千昭继续道:“徐大人与祖父在此据理力争,自是出于公心。但朝中多少官员,明明知道吕謇之能,却因畏惧与李孰风扯上干系而不敢发声?”

“陛下圣明,朝堂之上岂会有你说的这许多小人?”徐昂出言反驳。

“徐大人就别和下官谈什麽圣明与小人了!在座诸位心知肚明,朝廷是否有这样的人!”

她环视殿内衆臣,“我们就事论事。在座各位心里都清楚,如今明明有吕謇这样的名将却不能用,这到底是为什麽?不就是因为君子小人之争太过了吗?”

“先前言官捕风捉影,连祖父这样的忠臣都被污为小人,记入史册岂不徒增笑料?”

“今日若你们争赢了,你们高兴了,狄人比你们更高兴!”

……

徐昂沉声道:“以你之意,莫非是说朝廷用人可不论德行,只问才能?若才能出衆,即便德行有亏也要重用?”

“即便一时一事可解燃眉之急,但若开此先例,朝廷不再以德取士,他日朝堂之上岂非尽是奸佞之徒?”

“下官何曾说过才重于德?”宋千昭反驳道,“徐大人尚未参透下官真意。”

“这麽说吧……若李孰风尚在,吕謇出征之事何须争议?而今李孰风伏诛,吕謇反而难用,这真是君子小人之争吗?非也,此乃朝中派系倾轧所致。正是这等派系之别,僵化了朝廷的用人机制。”

“为何,因为太多像诸位大人这般的人,时刻把‘吕謇是李孰风的人’作为他最重要的一点,却故意忽略他的将帅之才。你们说他是小人,但你们心里都清楚——此人确能克敌制胜的!”

“眼下这个关口,依照各位大人的话可能不会出什麽大祸。朝廷的派系斗争就会取代用人得当,只要不是自己人,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不用?长此以往,又有什麽结果!”

宋千昭向皇帝行礼:“臣今日真正要保的并非吕謇一人,而是我大绥的用人之道!”

“治国安邦,首在得人。吕謇虽非完人,却是眼下边关危局的最佳人选。这口气保不住,他日多少英才都要毁于门户之见!无法为国效力!”

这段话如长河奔涌,滔滔不绝,字字铿锵,说得那叫一个荡气回肠!

徐昂与宋谏一时无言以对,心中隐约有些震撼。

玄殊眼中骤然亮起一抹光彩,唇角不自觉地上扬——那是一个真真切切丶毫不掩饰的赞赏笑容。他目光灼灼地望着宋千昭,仿佛在欣赏一块突然绽放光芒的美玉。

皇帝抚须笑道:“朕曾许诺,若尔能说服群臣,必不吝厚赏。今擢升尔为银台司司直,赐白银千两。”

“臣谢主隆恩。”宋千昭恭敬叩首。

待群臣陆续告退,宋千昭快步追上宋谏,高声道:“祖父,请留步。”

宋谏脚步微顿,却未回头,只沉声道:“朝堂之上,你倒是威风。”

宋千昭深吸一口气,拱手一礼:“孙儿不敢顶撞祖父,只是边关危急,若因派系之争贻误战机,受苦的是百姓。”

宋谏冷哼一声:“吕謇曾攀附奸党,清流们参他德行有亏,未必冤枉。”

宋千昭摇头:“吕将军虽攀附过奸党,但从未残害忠良,更擅边防军务。若因旧事弃之不用,岂非让将士寒心?”

宋谏沉默良久,终是长叹:“罢了…你在朝堂上据理力争,非为一己之私,实为社稷百姓。倒是老夫……太过迂腐了。”

正说着,宋谏馀光瞥见不远处回廊下,太子正负手而立,目光似有若无地望向这边。他神色一正,拍了拍孙儿的肩膀:“太子殿下在等你,快去吧。”

宋千昭顺着祖父视线望去,见太子果然候在廊下,便打算过去。临走前又向祖父深深一揖:“孙儿告退。”

……

朱红的宫墙上,两道斜长的影子随着步伐缓缓移动。太子走在前面,身後的宋千昭落後半步,影子时而与太子的重叠,时而又分开。

太子负手前行,衣袂当风,他声若清泉漱石,“今日在崇明宫那番话,说得很好。朝廷若因局势争斗而派不出合适的人选,就会如贾初之事那般。”

“贾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