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springboot框架介绍 > 同行(第1页)

同行(第1页)

同行

加热枪喷出的幽蓝火焰舔舐着铝板边缘,发出细微的“嗡嗡”声。我戴着耐高温手套,全神贯注地盯着温度计上跳动的数字,小心地将热量控制在王锐提供的那个狭窄的相变区间内。铝板表面开始泛起一圈圈微妙的光晕,像被吹皱的水面,材质似乎正在从内部发生某种缓慢的丶不可逆的改变。

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模式。不再是情感驱动的挥洒,也不是与材料肉搏般的角力,而更像一位严谨的炼金术士,在实验室里小心翼翼地操控着变量,观察着物质的秘密反应。失败是常态。温度稍高,板材过度软化变形;稍低,则反应不足,痕迹浅淡。废弃的试验品在墙角堆了一小摞。

但每一次微小的成功——当铝板上终于出现那种预想中的丶如同记忆般被固化的微妙褶皱或色彩渐变时——带来的满足感,是纯粹而巨大的。这是一种智识上的征服,是对自然规律的细微触碰。

王锐对我反馈的每次实验结果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甚至会熬夜查阅更专业的文献,给我提出更精细的参数调整建议。我们的邮件往来越来越频繁,内容充斥着图表丶公式和术语,若被外人看到,多半会以为是两个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

这种跨界合作悄然滋养着我的创作根系。我感觉自己像一棵树,原本只在一片土壤(艺术)中生长,现在,科学的养分正通过看不见的根须,从另一片土地渗透进来。

期间,林助理汇报,李薇的文化咨询公司似乎接了几个不大不小的项目,主要是为一些新晋藏家做购藏顾问,暂时没有与我的圈子産生任何交集的迹象。我让他继续保持距离观察即可,不必浪费过多精力。

那位用老屋材料创作的女孩发来了项目进展照片。被“金缮”理念修复的破碎砖瓦,与现代金属构件结合,産生了一种沧桑与新生交织的奇特美感。她在邮件里写道:「张老师,谢谢您。破碎本身,成了另一种完整。」

我将照片保存下来。这种间接见证他人突破困境的时刻,像暗夜里的微光,温暖而有力。

一个周五下午,我正对着一块成功诱发出理想纹理的铝板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进行物理固定,门铃响了。会是谁?林助理通常会先打电话。

透过猫眼,我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王锐。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羽绒服,背着一个双肩包,站在门外,有些拘谨地推着眼镜。

我惊讶地开门:“王锐?你怎麽来了?没先打个电话?”

“刚好来这附近开个学术研讨会,下午结束了。想起你工作室大概在这个区域,就……冒昧过来看看。”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递过来一个纸袋,“顺便,带了点我们实验室自己做的……材料样本,觉得你可能用得上。”

纸袋里是几个密封的小瓶,装着不同颜色的金属粉末和一些形状规则的微小晶体,标签上写着复杂的化学式。

我连忙请他进来。王锐走进工作室,目光立刻被中央陈洄那尊雕塑和墙角那些《编码·残骸》系列作品吸引,镜片後的眼睛闪烁着专业性的好奇光芒。他小心翼翼地靠近,仔细观察着作品的细节,尤其是材料连接处的处理方式。

“这种焊接热影响区的控制很精准……”他喃喃自语,然後转向我,“我能……摸摸看吗?”

“当然。”我点头。

他戴上白手套(竟然随身带着),轻轻触摸着雕塑冰冷的曲面和钢铁的粗糙断面,像一位地质学家在勘探岩层。“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度非常高……这个锈蚀处理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诱导?很有层次感……”

我们自然而然地开始了现场讨论。从材料科学聊到艺术表达,从实验室的精确控制聊到创作中的意外之喜。王锐的话比邮件里多了不少,虽然依旧带着科研人员的严谨,但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兴奋。

我给他看了我正在进行的铝板加热实验和那些失败的样品。他蹲下来,看得极其仔细,甚至拿出手机拍了几张微距照片。

“这个温度梯度控制得还可以更陡峭一点,也许能産生更戏剧性的相变边界……”他指着一次失败的尝试分析道,“我们实验室有台更精密的温控设备,如果你需要,下次可以带小块样品过去试试。”

这种面对面的丶实时的交流,效率远超邮件。我们甚至当场用工作室的电脑调出三维建模软件,简单模拟了几种不同的结构方案。

时间在专注的讨论中飞逝。窗外天色渐暗。

王锐看了看表,有些歉意地站起身:“不好意思,打扰你这麽久。我该回去了。”

“哪里,今天收获很大。”我由衷地说。将他送到门口。

“下次……如果你有新的实验想法,或者需要什麽奇怪的材料,随时告诉我。”王锐很认真地说。

“好。一定。”

看着他走进电梯的背影,我关上门,回到工作室。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那种专注的丶充满探索欲的气息。

我看着工作台上那块成功的铝板试验品,旁边是王锐带来的材料样本,电脑屏幕上还停留着我们刚刚讨论的结构模拟图。

一种前所未有的丶清晰的方向感,在心中升起。

我不再是独自面对材料的沉默巨兽,也不再是仅仅依靠内心的情绪火山。

我有了同行者。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但我们共享着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对创造新事物的渴望。

我拿起一颗王锐带来的丶闪着微光的金属粉末晶体,在指尖拈动。

然後,我打开一个新的三维建模文件。

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的结构。

这一次,

它将不仅仅源于感受,

更将诞生于理解。

源于两种不同语言之间,

一次笨拙而真诚的——

翻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