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springerlink > 淬火(第1页)

淬火(第1页)

淬火

陈洄的律师函像一颗精准投递的冷冻炸弹,效果立竿见影。林助理那边再无任何李薇的消息,母亲也确认没有再接到古怪的电话。那场令人不适的闹剧,终于被强行画上了休止符。世界清静了。

我将全部精力投入那幅被意外改写的作品。泼洒的黑色并非毁灭,而是赋予了一种新的丶更深沉的底调。我用刮刀丶砂纸丶甚至喷枪,在那片浓黑上工作,刻画出深浅不一的痕迹,让底层的金属和之前覆盖的色层若隐若现,形成一种极其复杂丶充满历史感的肌理。那颗被部分掩盖的金属心脏,反而因这藏匿与暴露的博弈,显得更加内在和有力。

我将这幅作品命名为《淬火》。既是金属加工的最後一道工序,也暗指我所经历的这一切——高温丶锻打丶突如其来的冷却,以及最终获得的丶更坚韧的内部结构。

驻留期进尾声。我开始整理作品,准备最终的开放工作室展览。这不再是针对少数专业人士的观摩,而是面向公衆的展示。Maria帮我协调了更大的展厅空间,如何在这片空旷中安置我这几个月诞生的“钢铁巨婴”,成了新的挑战。

布展的过程本身也成了一次再创作。我不再满足于将画作简单地挂在墙上。我利用工坊的起重设备,将一些最重丶最具雕塑感的作品悬吊起来,形成一种压迫性的丶沉浸式的视觉冲击。光线被精心设计,从不同角度照射,强调金属的冷光和颜料的浓烈之间的对抗与融合。

开放日那天,人流涌入。不同于之前观摩展的精英圈子,这次的观衆更加多元,有当地社区的居民(很多是former钢铁工人及其後代),有艺术学生,也有好奇的游客。他们看着这些从他们熟悉的废弃材料中蜕变出的丶充满力量却又陌生的作品,反应各异——有困惑,有好奇,有沉默的凝视,也有热烈的讨论。

我穿着沾满颜料的工作服,穿梭在人群中,听着不同语言的碎片化评论,一种奇异的满足感油然而生。我的创作,终于离开了自我表达的封闭循环,进入了更广阔的公共语境,与他人産生了真实的丶不可预测的碰撞。

一位挂着拐杖丶头发全白的老人在一幅大量使用齿轮和传动杆的作品前站了很久。他伸出手,颤抖的丶布满老茧的手指,虚空中轻轻抚过那些冰冷的金属,眼神里是一种复杂的丶难以言喻的情感。他没有看我,也没有和任何人交谈,只是那麽站着,仿佛在与一个老友无声地对话。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几个月所有的挣扎丶孤独丶探索,都有了意义。

驻留结束的日子终于到来。告别派对喧闹而短暂。与Maria丶与其他艺术家丶与工坊的技术人员拥抱丶告别,承诺保持联系,尽管心里知道,天各一方,再见很难。

打包行李是个更艰巨的工程。最终完成的二十多件作品,大部分需要专业艺术运输公司打包海运回国,费用惊人,但Maria动用了项目资金给予了部分补贴。我只随身带上《淬火》和几件最小的作品。

最後一眼回望这间巨大的丶此刻已然空空荡荡的工作室。阳光透过高窗,照在地板上那些无法清除的颜料和锈迹上,像最後的吻别。这里留下了我生命中最浓缩丶最激烈的一段时光。

飞机降落北京。熟悉的空气,混合着雾霾和尘土的味道。林助理开车来接我,依旧西装革履,一丝不茍。

“欢迎回来,张先生。”

“辛苦了,林助理。”

车子驶入市区。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与鲁尔区工业遗迹的苍凉形成鲜明对比,一种喧嚣的活力扑面而来,几乎令人眩晕。

回到久违的工作室,一切依旧,只是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那面黑墙沉默地迎接我,像一个永恒的坐标原点。我将《淬火》靠在它旁边,新旧对话,沉默而有力。

母亲做了一桌子菜,看着我明显结实了些也黑了些的脸,絮絮叨叨中满是安心。

生活似乎回到了某种轨道,但我知道,内部的地壳已然移动,新的山脉已然隆起。

海运的作品陆续抵达,拆箱,安置。工作室再次被填满,但气息已然不同。多了钢铁的重量,多了异国的风尘,多了某种经历过淬炼後的沉静与自信。

我并没有立刻开始大规模的新创作。我需要时间消化丶沉淀。我花了大量时间整理驻留期间的速写丶笔记丶照片,仿佛在反刍那段经历的每一口养分。

偶尔,我会去基金会办公室处理一些必要事务。林助理向我汇报了近期几个资助项目的进展,包括那位年轻雕塑家,他成功签约了一家不错的画廊,正在筹备个展。

“李薇方面,没有任何後续。”林助理例行公事地汇报,语气平静无波。

“好。”我点点头,不再多问。

一个午後,我收到一个巨大的国际包裹,发自瑞士。拆开,里面是十几本厚重的丶专业性极强的艺术理论和技术书籍,涉及金属铸造丶工业美学丶当代材料艺术等领域,都是国内难以觅得的版本。

附着一张卡片,只有一行打印的字:「仅供参考。陈洄。」

我看着那摞书,笑了笑。这很陈洄。

日子平静地流淌。我重新拿起画笔,但不再急于表达。更多时候,我只是观察,思考,画一些简单的丶回归基础的练习。

直到有一天,我路过一家五金店,被橱窗里陈列的丶各式各样的崭新螺母丶螺栓丶垫片所吸引。它们闪着规整的丶冷漠的金属光泽,与我在德国使用的那些饱经风霜的废弃零件截然不同。

我鬼使神差地走进去,买了一大盒。

回到工作室,我将这些崭新的丶毫无历史故事的金属小零件倒在桌上。它们闪烁着工业批量生産带来的丶精确而无聊的光泽。

我拿起一颗光滑的丶标准的M8螺母,在指尖转动。

然後,我铺开一张纯白的画纸。

没有用颜料。

我只是拿起那颗螺母,蘸上一点黑色的印泥,然後,将它用力按在了雪白的纸面中央。

“咔。”

一个清晰丶冰冷丶无比规整的丶带着螺纹痕迹的黑色圆形印记,烙印在那里。

像一个起点。

又像一个终点。

我看着那个印记,看了很久。

然後,我拿起第二颗螺母。

新的系列,开始了。

这一次,不再关于废墟,关于历史,关于痛苦的熔炼。

而是关于秩序,关于标准,关于在绝对的规整之下,如何寻找人的温度,如何刻画新的痕迹。

我知道,这将是一场全新的跋涉。

而我已经准备好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