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问的又尖锐又诛心。
吴炳坤的额头上瞬间冒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解释不出来。
他总不能说,他们把人家的秘方偷来了,结果现是个假货吧?
那他们省食品厂的脸还要不要了?
整个礼堂的目光都聚焦在他那张由青转白的脸上。
所有人都等着看他怎么收场。
这出皇帝的新衣,被当众揭穿了。
吴炳坤被问的哑口无言,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流。
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这天衣无缝的计划怎么会变成一个当众打脸的笑话。
就在他下不来台,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时候。
陈念从角落的摊位里不紧不慢的走了出来。
她手里拿着的不是一碗粉,而是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
她没有去看吴炳坤,而是径直走到了那位省报席记者的面前。
“记者同志,您刚才的问题,或许这份报告能给您一个答案。”
她将文件袋双手递了过去。
记者好奇的接过,抽出了里面的东西。
那是一份打印的工工整整的报告。
标题用加粗的黑体字写着:《关于下河村自力更生,将盐碱地废料变废为宝,展集体经济的经验总结报告》。
记者只看了个开头,眼神就变了。
报告里没有半句抱怨,也没有半句诉苦。
通篇都是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讲述着下河村人是如何在陈秀英跟陈念的带领下,不等不靠。
如何把村里没人要的只能拿来喂猪的红薯,一步步变成了能换回拖拉机跟化肥的金疙瘩。
如何靠着自己的双手建起了厂房,解决了全村人的温饱,还想着要办夜校,要让村里的娃都有书读。
报告的最后附上了一份详细的由会计方致远整理的财务报表。
上面清清楚楚的记录着工厂的每一笔收入都用在了哪里。
买原料工分扩建厂房,还有……成立下河村教育基金。
当记者看到这个刚刚脱贫的村办小厂竟然已经开始为村里的孩子攒上大学的学费时,他的手都有些抖了。
这哪里是一份报告。
这分明是一部属于这个时代最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的史诗!
而省食品厂今天的所作所为,在这份报告面前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可笑那么无耻。
记者将报告传给了身旁工业局跟商业厅的领导。
领导们一个个看过去,脸色一个比一个凝重。
他们都是从周老那里得了风声才来的,本意就是来给下河村站台的。
现在看了这份报告,他们心里那杆秤已经彻底倒向了这个不起眼的村办小厂。